社論/提升數位化優勢

  • 2021-07-28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也讓數位化進程的要求瞬息而至,許多老師開始學習線上教學、直播教學,老闆員工也開始學習線上會議,家庭主婦開始網路買菜,App叫餐,計程車無客可載開始接單送餐,這些都必須透過網路進行;而台灣近來在疫情中推出的口罩實名制、簡訊實聯制及疫苗預約平台等數位服務政策,就讓日本羨慕台灣擁有天才數位大臣,實際上數位化已然成為競爭與效率的代名詞。
 本期商周提到新冠疫情意外揭露日本的數位化弱勢,日本政府統計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依舊手動輸入,用肉眼一一檢視確認地方政府網路公布數據,並用手計算確診人數,日本首相也承認,日本疫情從確診、死亡、住院人數、檢測人數都是手工作業。至今日使用電子郵件的人依舊不到百分之十,傳真機是他們最信任的溝通工具,這點確實讓人意外。
 當然絕對不是日本科技化技術不足,而是其社會文化氛圍使然,日本老闆非常重視員工出現在辦公桌前,因此在數位化投資較少,通常將新技術用在直接銷售產品上,而非改善內部作業效能,因此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表示,由於數位化程度偏低,日本許多商業行為存在效能低下的情況。不過日本官方開始認真對待,上個月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一個方案,透過新成立的數位廳,要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效率,想來此次不會在出現不會電腦的IT大臣這種匪夷所思的事。
 中央政府自105年11月提出「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2017-2025年)」,在各界努力下,臺灣連續2年與德國、美國、瑞士並列為世界4大超級創新國,世界數位競爭力評比2020年位居第11名。此次疫情台灣數位表現更是讓人驚艷,從口罩實名制、全國簡訊實聯制,一直到近期的網路預約疫苗平台,都是台灣在數位防疫上的重要功臣,大幅增加行政效能與民眾信心。
 台灣網路基礎建設非常扎實,即便遠在國之北疆的馬祖都擁有高效能的網路,而台灣民眾活躍網路社會,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達八成,具備個人數位競爭力人口占比也達六成,對於新型態數位化服務不管台灣或馬祖接受度都很高,像是疫苗施打意願登記預約平台,從離島先行試辦,主要著眼人口數較少,但離島民眾完全沒有數位使用能力的落差。
 不僅國家追求數位轉型發展,加速我國公務機關數位轉型因應措施,建立以民為本服務的目標,地方也不斷朝智慧城市方向努力,商業化組織則嘗試磨合數位科技與現行營運模式,而疫情恰好加速各行各業的數位化進程。
 馬祖這幾年也將智慧城市納入重要發展政策,像是很早就開始的遠距醫療計畫,公車近年推動e起玩馬祖船舶訂位系統、公車即時系統、智慧校園系統等,2018年e點通船舶訂位系統、芹壁智慧文化聚落、樂圾通APP上路等都是階段性成果。馬祖雖地處台灣島外,但數位化突破地理界線,讓政府服務可以更貼心地落實在每一位民眾身上,數位化的路還很長,我們必須繼續走下去爭取優勢,讓馬祖輕易走出去,跟世界無縫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