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女兒陳念琴7月30日在東京奧運女子69公斤級,以1比4輸給印度好手Borgohain,奧運征途在八強之戰止步。失敗是成功的累積,將使我們離成功更為接近,希望陳念琴能堅持初衷,向自己挑戰,繼續勇於實踐夢想。
首先我們要為陳念琴喝采,能參加奧運的選手,沒有弱者,都需要為了夢想投入大量時間練習,犧牲許多享樂,才能參加這個頂尖對決,能站在奧運擂台上,已證明了自己的努力與實力。陳念琴曾在馬祖就讀幼稚園、小學及國中,陳念琴這次的奧運征戰,馬祖以陳念琴為榮。
接下來陳念琴的拳擊之路可以粗分為兩個選項,一個是繼續留在業餘拳擊體系(Amateur Boxing),挑戰奧運金牌,另一條路則是轉戰職業拳擊(Professional Boxing)。
第一條路是繼續挑戰奧運金牌,以中國大陸首面奧運拳擊金牌鄒市明為例,鄒市明在2004雅典奧運,獲得銅牌,但他沒有放棄,持續艱苦練習,終於在2008年拿下奧運冠軍,並且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衛冕成功,連莊奧運金牌。相信如果陳念琴持續埋頭練習,4年之後將有機會能像鄒市明一樣揚威於奧運拳擊擂台。
另一條路是放棄奧運轉戰職業拳擊,以拳擊天王梅威瑟為例,梅威瑟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羽量級,和鄒市明一樣僅獲得銅牌,但後來梅威瑟選擇和鄒市明不一樣的路,梅威瑟並未再花4年人生繼續追求奧運冠軍,而是立即轉戰職業拳擊,梅威瑟轉戰職業拳擊後創造了驚奇與輝煌,職業拳擊生涯50戰50勝,根據《福布斯運動員收入排行榜》,梅威瑟2012年以8千6百萬美元的總收入,擊敗老虎伍茲、NBA巨星詹姆斯等人,榮登全球收入最高的運動員,諷刺的是當年在奧運擊敗梅威瑟的保加利亞拳手托多羅夫(Todorov),他獲得奧運銀牌後,雖也有美國職業拳擊與他接洽,提出高額報價,但托多羅夫拒絕了職業拳擊,他說:「當時我只是想拚盡全力獲得一枚奧運會金牌」。最後的結局是現在托多羅夫靠每月5百美元的救濟金生活,而昔日奧運手下敗將梅威瑟的一晚職業比賽收入,可以讓托多羅夫生活3萬年。托多羅夫後來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如果可以回到過去,他不會繼續去追求奧運金牌,「我會毫不猶豫簽下職業拳擊合約」!
馬祖鄉親、國內教練與政府官員大多有嚴重的「奧運情節」,認為拿下奧運金牌比什麼都重要,但有一些運動的最高殿堂,並不是奧運,例如足球的最高殿堂是世界盃,籃球的最高殿堂是NBA,棒球的最高殿堂是MLB,而拳擊的最高殿堂也不是奧運,而是WBA、WBC、IBF、WBO等職業拳擊組織。很多奧運金牌後來轉戰職業拳擊,但更多傳奇拳王是直接跳過奧運,在職業拳擊爭霸。
反過來再看鄒市明,鄒市明拿下2枚奧運金牌後,2013年亦轉戰職業拳擊,2016年鄒市明成功奪下WBO蠅量級金腰帶,成為中國繼熊朝忠之後的第二位世界職業拳王,但鄒市明在2017年首次的衛冕戰即失利,隨後退休。有拳評認為,鄒市明僅一場就被打下拳王寶座,他在該量級未具統治力,其原因之一是鄒市明在運動生涯最顛峰期,去打了三屆奧運,為國家爭取榮譽,並未如多數金牌選手一樣轉戰職業拳擊,如果鄒市明能早一點轉到職業拳擊,有可能可以寫下中國拳擊的世界級傳奇。是要打奧運還是打職業?其選擇沒有對與錯,就看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故事,接下來的拳擊征戰,馬祖之光陳念琴可以好好思考一下要怎麼寫下屬於自己的精彩故事。
奧運金牌是很多運動員的終身夢想,但我們的夢想不應被奧運所綑綁與限制,世界很大,無論是成為鄒市明或梅威瑟,都可以是人生的選項,重要的是自己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堅持夢想,努力實踐這個夢想。不論選擇哪一個戰場,對於勇於征戰四方的馬祖兒女,馬祖都會給予最大的祝福與支持。
社論/馬祖兒女征戰四方 奧運未必是唯一戰場
- 202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