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昨日閉幕,為期17天的賽事出現了許許多多感動與驚嘆的畫面,其中在女子競技體操項目,超級巨星拜爾斯(Simone Biles)退賽的話題,其討論度蓋過所有此次體操金牌選手,美國女孩拜爾斯的退賽與馬祖女孩王錦儀的棄醫,兩位女孩的選擇帶給我們一些反思。
拜爾斯在2016年里約奧運展現其體操力量風格,震撼全場,拿下個人全能、跳馬、地板、團體4面金牌,此次東京奧運拜爾斯能再拿下多少面金牌是各方矚目的焦點。但此次東京奧運開賽後不久,拜爾斯在團體賽中跳馬失誤後,立即決定退出體操團體賽和女子個人全能,消息一出震驚各界。
拜爾斯說,她的體能狀況很好,退賽的原因是心理健康,我們不能只是出來做全世界想要我們達成的事情,我們必須保護自己的身心,我們畢竟是人,有時候不得不退一步,她不想因為做蠢事而受傷。之後拜爾斯的心理健康問題仍無法解決,隨後她再宣布不參加接下來的高低槓、跳馬、地板項目。拜爾斯最後只參加平衡木這項比賽,拿下銅牌,拜爾斯的決定引發廣泛熱烈的討論爭辯。
拜爾斯主動退賽引發部分人士的惋惜,甚至是不認同,讓我們聯想到馬祖的王錦儀棄醫選擇。在馬祖,保送醫護、老師,能讓家裡的長輩出門很風光、很有面子,但是後續的職涯生活並不是所有人都很快樂,原因可能是本身不適合這個職業,或是想離開馬祖,去這個大大世界去看一看、闖一闖,如果時間能倒退30年,能重新選擇,有一些人可能不會選擇當醫師、護理師、老師,王錦儀只是做了這群人想做卻不敢做的決定。一個人20歲時不敢做決定,30歲時大多也不會突然變得勇敢,選擇改走其他路,到了40歲轉換成本更高,不管喜歡不喜歡,大部分人也只能繼續走下去。
王錦儀並不是馬祖保送生首個棄醫的案例,他之前已有幾位學長姐能當醫生卻選擇其他版本的人生故事,有人保送醫學系讀到一半賠錢重考,去讀自己想讀的領域,後來在知名電子公司工作,也有人分數能保送醫學系,卻選擇保送就讀其他科系。醫生的職業看起來令人羨慕,但並不是適合所有人,在美國每年約有1百位醫師自殺,自殺率是一般民眾的3倍,如果能及早發現自己不適合醫護工作,在人生走到死胡同之前,提早改走另一條路,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可惜!可惜!」當有馬祖學生放棄醫學系或保送時,馬祖親友大多會感到惋惜並發動強力親情攻勢勸留,這些當屆最聰明的馬祖學生,卻選擇看似會後悔的決定,每個人想要的人生並不一樣,或許他們當時的選擇,對他們自己而言才是聰明而無悔的選擇。不論最後結局如何,成功或失敗,起碼他們是自己選擇了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自己的人生由別人決定。
社論/拜爾斯退賽與王錦儀棄醫
- 2021-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