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87水災後的省思

  • 2021-08-14
 8月7日馬祖地區因為一場史無前例的強降雨,造成南北竿地區多處災情,其中又以北竿環島北路及芹壁村最為嚴重。這場水災所產生的土石坍方現象歸納其原因就是極端氣候與開發欠當兩大因素,各界應在此次水災中學到教訓與經驗,在推動地方建設的過程中要相信科學與專業,更要有未雨綢繆的規劃,興水利而拒水患。
 馬祖地區因為普遍地勢陡峭,雨水直接入海,照理說不容易出現土石流這類的天然災害,此次地區兩天總雨量破紀錄,這樣密集的雨勢對地形陡峭又沒有相關保護措施的坡地就是一大威脅。近年來馬祖各島致力於各項基礎建設與觀光發展,開馬路、蓋新房、闢景點,在建設的同時也難免要大興土木,這時候水土保持工作就顯得重要,然而大部分的村容及道路建設都忽略了這個問題,民眾一昧的要求公部門在自家門口做東做西,礙於民意與選票壓力,地方政府往往只能配合,最終在缺乏專業評估下釀成日後的災害。
 地區的聚落型態多半是依山傍海,地形陡峭難建水庫,水對馬祖而言應是珍貴的資源,怎會一場雨把大家搞得雞飛狗跳。地區馬路多依山勢等高線而建,此時整體排水問題就是安全與否的關鍵。以北竿芹壁及橋仔村為例,整個聚落承載來自壁山及芹山的大量地表水,水若能善加導引則可成資源,此次中山國中下方坡地之所以會坍塌,專業人員初勘後就認為是學校後方通往上村的步道導水出了問題,在暴雨來臨時水路亂竄,要解決問題除了邊坡擋牆外,關鍵問題還是在水患源頭的管理和維護。
 地方要進步當然要建設,但在建設開發的過程中不能陷入越大越好的迷思,以開馬路為例,靠山側挖的越多就越容易出現山崩,有時候為了著重營造整體道路景觀,反而忽略了邊坡穩定安全的重要性。芹壁村此次受災反應出馬祖長期存在的怪異現象,那就是「個個是專家」,政府部門推動建設需求可以來自民意,但實務要交給專業,不尊重科學與專業是未來各鄉建設推動過程中的一大障礙,民意可以反映需求,但要怎麼做,應該交給科學與專業才是。
 不僅馬祖,全世界都在面臨極端氣候帶來的水患、乾旱、野火等威脅,未來在推動任何建設時不能不考量極端氣候所可能產生的後遺症,例如各澳口海堤、聚落邊坡水土保持等設施,都要有超前部署的概念。不少民眾把此次87水災造成的原因歸咎於建設的過當與失當,過當與否是從需求面考量,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但失當部分則必須檢討,如規劃不當、設施欠維護等都是隱憂,不能再等閒視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