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今日阿富汗 昨日馬祖

  • 2021-08-23
 在美軍宣布撤離阿富汗後,神學士民兵迅速進軍首都喀布爾,政府軍投降、總統外逃,平民恐慌逃離阿富汗的畫面,一幕一幕透過電視、網路向外傳送,震撼了世界,也受到馬祖鄉親們的關注,今日阿富汗民眾逃難、美軍背棄的歷史場景,過去在馬祖也曾見證。
 首先在平民逃難的歷史場景,1949年8月17日共產黨宣布第三野戰軍解放福州,福州淪陷前後大批軍民逃至馬祖等沿海島嶼,我們可以從知名作家蔣勳「一張入境照片-寫給白犬島」一文,一窺當時老馬祖人所看到的潰敗逃難情景,「共軍很快就進了福州,母親敘述那一天,沒有任何槍砲聲,如同往常,一早起來,開門一看,滿街都是共軍,唱著軍歌,手中拿著紅旗,才驚覺地回房藏起父親的軍裝、證件」、「我的大伯很快在閩江邊安排了船隻,家人傍晚上船,藏身在艙板下」、「從閩江邊,船行一夜,我們次日清晨抵達『白犬島』」、「母親當時懷了我的弟弟,弟弟在白犬島出生,是早產兒,島上沒有足夠食物,母親奶水不足,過了很辛苦的半年」,蔣勳所描述當時害怕共產黨而逃離至馬祖的情景,與今日阿富汗逃難情形有幾分相似。
 馬祖和阿富汗不同的是,多數馬祖人並未成為難民,馬祖是逃難者的中轉站或暫時目的地,並且,阿富汗人逃難者害怕的是塔利班,而馬祖人害怕的是國軍和共軍兩者。根據馬祖長者的回憶,國軍福州潰敗後,首先退到馬祖的大部隊是74軍,由於馬祖人從沒看過這麼多軍人,一時引發恐慌,加上這群「兩個聲」不會說福州話,而當時島上絕大部分馬祖人也不會說國語,軍民發生溝通問題與摩擦,馬祖鄉親除了擔心房舍食物會被軍人強取,在得知上島部隊中有不少人是被半路強拉做兵後,馬祖人也開始害怕會被島上部隊抓去充數,另外對於退至馬祖部隊之軍紀情況並不瞭解,也有婦女害怕會遭到士兵淫辱,因此有少數馬祖人逃去大陸,選擇了和當時「兩個聲」相反的逃難方向,而多數馬祖人還是選擇留在馬祖,靜靜見證中國近代史的鉅變。
 在美軍背棄的歷史場景,馬祖見證了兩次美軍背棄盟友,第一次是1949年,美國一開始力促國共和談,和談不成國軍潰敗後,美國不再支持國民政府,反手指責失敗的原因之一是國民政府貪腐無能,其情景就近似現在阿富汗的局勢發展。韓戰爆發後,美國再次與中華民國成為盟友,美國第二次背棄我們是在1979年,美國利用中國大陸與蘇聯發生「中蘇交惡」的機會,拉攏中國打擊蘇聯,美國背棄了台灣,宣布和原本的共同敵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美軍撤離馬祖,就如現在美軍從阿富汗撤軍一樣。
 馬祖和阿富汗不同的是,在美軍退離之後,國軍並沒有像阿富汗政府軍一樣完全崩解,面對兩次美軍背棄,國軍都守住了馬祖。1949年國軍雖然慘敗,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國軍保持戰鬥意志與能力,蔣介石也並未如阿富汗總統甘尼一樣逃到國外,不論是退至重慶,還是台灣,蔣介石都是留在國內,指揮數十萬大軍和共產黨繼續作戰,並將馬祖當成反攻大陸的前線跳板。而1979年時,馬祖已沒有美軍進駐,國軍仍能繼續堅守馬祖,中共基於更高的戰略目標,停止對馬砲擊、後撤前沿駐軍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1979年馬祖國軍有很強的戰鬥意志,當時馬祖軍民一家、同島一命,不管有沒有美軍支持,如果共軍當時要強行渡海解放馬祖,將會付出不小的代價。
 阿富汗易幟之後,國內有不少人擔心「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與目前阿富汗情勢相較,台海現況其實應該更是像阿富汗在十九世紀的「大博弈」(The Great Game)時期,當時的阿富汗,成為英國猛獅和俄羅斯大熊之間的緩衝國,就像是目前台灣是中美兩大強權之間的第一島鏈緩衝區一樣,而馬祖又是兩岸之間的緩衝區,亦即馬祖是中美博弈緩衝區中的緩衝區。如果中美關係有新的改變,其連鎖效應有可能將從緩衝區中緩衝區開始,我們期望不論國際情勢如何改變,馬祖都能永保幸福家園,不要成為今日的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