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馬祖各項質量提升,基礎建設逐年改善,如何從永續創生立場,盤點地方既有「地、產、人」的資源優勢並確立該地方特有的獨特性與核心價值,逐步吸引人才回流,並賦予地方傳統產業新動能,將是未來的發展目標與挑戰。
馬祖現階段十分缺乏專職、久駐型的地方人才。儘管過去曾透過公部門計畫,吸引青年投入偏鄉,但多屬短期性質,人才剛與地方建立聯繫,計畫即隨之結束。長久下來,地方對這些「來來去去的外人」也逐漸產生不信任感。增加下鄉誘因,才是地方留才的解方。因此,如何鼓勵專職人員駐點協助地方,為在地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是影響馬祖未來能否持續創新的重要關鍵。唯有帶動地方經濟,才能讓島民重拾信心,繼而吸引更多人才回流幫助家鄉。
地方創生的推行在台灣並非從無到有,數十年來,各地蓬勃發展的社區營造可說就是地方創生的雛形。地方創生是長期性的區域經營,沒有持續挖掘地方的文化基因,或沒有深耕特色的一次性活動,只會淪於副作用大於正面效益的商業行為。無可否認地,各地水土所生養的人才是最能展現各地特色的那一群,引導熟悉周遭環境的在地青年留鄉與返鄉,將會是地方創生的靈魂。
發掘在地力量,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回到故鄉貢獻所學服務鄉里,串聯地方公私部門協助永續推動經營地方創生事業,青年是不可或缺的最大力量。然而,人才返鄉仍有諸多課題待解決,包括:青年返鄉做什麼?如何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業師、創生經營空間以及適宜的生活環境條件等;此外,目前地方政府相關專業、人力、提案整合能力及執行力普遍不足,外部協力團隊能力參差不齊,創生提案內涵、創新性及創造力不足等,這都是目前推動創生主要的困難與挑戰。
創業以技術、商業模式與資金為基礎,「創生」則是從人與地方的連結出發,目的是地方的永續經營。創業並不輕鬆,解決地方問題、創造地方共有價值的「創生」更是如此。地方創生是一項跨領域、綜整各界量能、由下而上,從社區需求到凝聚社區共識,因此從公部門要更積極地訂定城鄉的創生架構及創生目標,建構出適地適性的創生計畫及執行策略,並且鼓勵年輕世代返鄉移居,從而為當地帶來創業的群聚效果,進而透過地方創生計畫讓自己的家鄉發光發熱。
在地創生固然要充分發揮地方特色,但終極目標還是為活化資源、創造產值、增加就業機會、避免人口空洞化。只要具有一定吸引力,全國各地乃至國際目光就會自然聚焦。在地化與國際化並不衝突,甚至在文化差異上,在地化是必備根本要素。若能找尋並培養自身適合的產業,並致力在地深耕,人口便能逐步回流,進而平衡城鄉發展不均日趨嚴重的問題。
社論/地方創生 翻轉馬祖島嶼活力
- 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