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疫情影響下,全世界都受到重大的衝擊,當然也包括台灣,但綜覽全台受害最小的地方,就屬花東地區,除了確診率低之外,人口密集度低以及好山好水的大自然景觀,都是主要原因,但這些原因並非人們選擇前往的主要原因,這個城市自成一格的魅力,用慢成為經營城市的新思維,頗值得有異曲同工的馬祖進一步思考。
台東最新的城市廣告以慢經濟與快行政-落實城市光榮感為主軸,雖然只是一則廣告,但不可諱言似乎抓住了臺東的特色,曾經的慢城市為其帶來觀光的經濟效益,如果只是慢並沒有值得效法之處,但背後必須有快速的行政效率支撐,否則台東不會奪得「2020年最受臺灣旅客喜愛的十大國旅城市」第一名,住房率高居全國第一,及躍升Booking.com「全球最好客目的地」第一名的三冠王好成績。
台東縣長曾經說過,台東發展慢經濟的規劃與期望是一道選擇題,台東不要一百萬人來台東玩一次,而是希望一萬人來玩十次,而且是停留多日的深度旅遊。台東縣長饒慶鈴口中的慢經濟,是一種專屬台東的生活態度,從生活角度出發,有純淨無汙染的環境、善良、有人情味的住民、好山好水造就獨一無二的優質環境等。所以推動部落旅遊、部落工作假期,找出台東生活中令人嚮往的模式,讓遊客深入體驗緩慢的在地生活,細細品味台東。
很明顯的台東讓慢成為其城市經營的思維,貫穿一切的體驗遊程,像是輔導在地小農結合的慢食節觀光活動,以在地風土食材切入慢食文化;以及台東濱海地區的海浪得天獨厚,被世界衝浪聯盟指定為國際衝浪比賽的場地,成為臺灣唯一具國際級衝浪巡迴賽事場地,藉由賽事舉辦,讓國際衝浪選手挑戰台東浪點,也讓全世界有機會認識臺灣東海岸的美麗。另外以自然環境為演出舞台的台東藝穗節,去年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兩場稻田裡的音樂會,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
最重要的是,台東以自身的環境與日常生活作為發展旅遊的基底,並沒有改變自然環境的一分一毫,自然而然將原本的生活包裝成為吸引外地民眾前來分享的一部分,這樣的做法讓台東人依舊過著自己開心快樂的生活,不必複製別人而自成一格,甚至讓外地人稱羨,自然活出屬於自己的城市榮光。
當然一切的背後並非自然而然,必然有著一群人的努力,台東自詡快行政的效率,陸續解決過去經年累月的問題,像是美麗灣、焚化爐及山坡地解編等,要讓希望種子深植人心,政府必須要展現魄力。曾經是全台唯一沒有電影院、又老又窮的台東,似乎開始透過肯定自己找回光榮感。
其實馬祖何嘗不是,馬祖因為一海之隔曾經阻卻旅人足跡,這幾年發展非常迅速,城市的風貌也不斷改變,但我們必須深刻思考未來的馬祖輪廓,馬祖的交通量能有限,我們並無法接待以量取勝的遊客量,那我們可以端出什麼來吸引遊客,生活在馬祖愉悅的因子何在,如何保有獨特馬祖味道,馬祖何嘗不需要更細緻的經營城市思維。
社論/經營城市的新思維
- 202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