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產發處為了解基層漁民需求,日前特邀馬祖海巡隊在北竿與漁民座談,驅離越界大陸漁船是大多數在地漁民的心聲。越界漁船是存在已久的老問題,有關單位在取締嚇阻作為上雖也不斷調整方法,但終究沒能找到根絕之策;在兩岸局勢現況之下,護漁工作必須因時因地制宜,只有持之以恆才能讓漁民有感,而海巡在裝備與人力勤務上的規劃也要與時俱進。
在兩岸微妙的政治關係前提下,基層漁業行為變調,早年兩岸之間最大的默契是以海峽中線為界,雙方以各不越線為原則,但這個默契早在多年前已被打破,越界捕魚的情事不斷上演。最近一年因為疫情影響,馬祖的漁工數量大幅減少,但這些返回大陸的漁工因為對馬祖海域知之甚詳,又以另一種型態越界來從事各種捕撈,這是基層漁民座談面臨最大的問題。
執法單位礙於種種因素,在面對大量的抽砂船以及越界漁船取締驅離工作上,不論是裝備能量或執法強度都顯得「力不從心」,在有限人力與裝備前提下,海巡單位肩負各種海上勤務,若不能挑重點來做,最終會疲於奔命、事倍功半。前兩年地區漁政焦點鎖定在違反章魚籠取締,經由政府不斷的宣導以及強制收取,已見成效,但礙於經費有限無法一次根除,少部份地區章魚籠又有起死回生現象。
加強巡邏取締是目前面對大量越界捕魚的唯一可行之路,因為地方政府及海巡的裝備無法常態性執行收網任務,委託民間只是權宜之策,長久來看會產生執法疲勞現象。民間漁船漁民因為種種原因對接受政府委託仍心存可能遭陸船報復之恐懼,因此未來若要擴大成效,政府有關部門應思考更妥善的執法策略,也就是由專船專人來處理海上各種違法漁具,在搭配漁網具實名制政策下,讓馬祖海域逐步回到漁業權劃分下的正常軌道。
在全球漁源枯竭的趨勢下,馬祖傳統漁業逐年式微,又越界漁船步步進逼下,漁民作業範圍不斷退縮。以當前局勢來看,要讓馬祖海域達到「越界清零」恐非易事,但至少應確保現役漁民作業範圍的安全與保障。在馬祖特殊地緣環境下,護漁是一場不易停歇的戰爭,除非海裡捕不到魚了;以干擾取代對抗是目前相對和緩的對策,海巡在裝備以及勤務調整上必須因時制宜,傳統的驅離已不見成效,尤其在面對頻繁出沒的高速越界船隻,提升機動巡查能力是未來護漁工作的重點,設法成立專責單位來收取海上違反網具,你放我收不斷干擾,要讓越界船隻知難而退。
社論/護漁任務要持之以恆
- 202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