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培養雙語人才 深化馬祖的競爭新優勢

  • 2021-09-05
 面對全球化及國際化的浪潮,英語為當前國際溝通最重要語言,如何從政策面打造雙語環境,提升國家人才與產業之競爭力,為國人接軌國際的關鍵要素。多一種語言,就是為自己多開了一扇窗。學習國外語言,不僅可以多了解他國文化,藉以吸收新知,洞察國際情勢與脈動,亦可強化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為推動雙語國家,行政院前於107年 12月提出「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以「厚植國人英語力」與「提升國家競爭力」兩大政策目標,以2030年為目標,打造臺灣成為雙語國家。鑒於偏遠地區師資流動率高,教師聘任不易,教育部發布「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訂定教師合理員額以穩定偏遠地區師資,近年來也挹注許多資源予偏遠地區學校,協助偏遠地區學校解決英語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但偏遠地區學校位處偏遠,周遭環境及文化刺激較少,學生持續投入英語學習之挑戰更大。
 目前我國人口教育程度,大專以上畢業者達957萬人,占全國人口約46.47%,足證高等教育推行成功。行政院公布的「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中,亦特別強調,我國擁有優秀人才實力,若要進一步走向國際、提升競爭力,具國際通行語言之溝通能力,不可或缺;希望藉由雙語國家的建置,有環境與機會提高國人英語能力,進而與全球做更廣泛且全面性連結,增強國家競爭力。
 因應全球化及國際化的浪潮,各國皆面臨本國人才與國際社會接軌的挑戰,鑒於英語為當前國際溝通最重要語言,擴大國際視野教育是國家競爭力的根本,透過建置完善英語生活環境及引入教學及評量方式的新思維,期讓學生不只從英語課程中學習英語,也在政策營造的雙語環境中,以英語作為探索世界的工具,培養國際觀,學習以英語與世界互動,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針對偏遠地區及弱勢學生所面臨英語學習的挑戰,更要透過多元管道及數位科技輔助,全力支持及培養偏遠地區及弱勢學生的競爭力。
 推動雙語國家政策之目的係全面提升國人英語力,因此,必須致力實現英語生活環境,普設社區英語學習據點,建置多元化英語學習資源,完善英語學習獎勵及優惠機制,促進全齡英語教育,要走出教室與課本的框架,讓英語學習不再只是課堂上的語言,而是能夠從生活中學習語言,並且能夠運用到生活裡,更能不斷隨著生活經驗的擴展去認識更廣闊的世界。
 學習語言,是幫助自己和世界建立溝通管道、拓展國際視野的最佳方式,掌握基本的語言能力,就多了一項專長與優勢。馬祖要與國際接軌,必須要有養成跨文化溝通能力,其中,英語能力絕對是一個不可缺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