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美好的事物發生在社會角落,並不容易引人注意,但卻散發著令人溫暖的力量,新北市日前成立一個愛心大平台,並不動用市府資源,將民間的捐款投入愛心平台,讓想要行善者有出處,需要支援扶助者有資源,流程透過網路公開透明,避免發生善款黑箱作業的疑義,在社會新聞充斥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可以相信其實還有一股非常溫暖的力量存在。
過去新北市曾經與四大超商合作成立「幸福保衛站」,提供緊急餐點與通報服務主動關懷18歲以下遭遇家庭變故或急難事由孩童,八方雲集亦於109年加入合作行列。學童只要到門市填寫基本資料,即可領取便當、麵食、麵包、飯糰、水餃及鍋貼等主食餐點及不含酒精之飲料或湯品1份,澈底落實餓不能餓孩子的目標,而這項計畫至今仍在執行當中,在疫情期間發揮更大的效力。
每年都有無名氏捐贈善款至新北市,給新北市自行運用,這些年已經累積上億,為了不要辜負善心人的美意,新北市正式成立愛心大平台,這次在疫情期間還透過善款補助店家,要號召一千家的店家加入,提供待用餐服務。待用餐是指善心人士提前支付了一份餐點或飲品的價錢,以讓貧困或其他有需要者可以享用餐點的一種慈善行動和文化。而這次市政府透過愛心平台提供些許的補助,讓更多的店家有意願加入愛心服務,有的店家甚至拒絕補助自行提供待用餐。
待用餐文化起源於義大利拿坡里的一間咖啡店,稱為待用咖啡,也稱「分享咖啡」而這間咖啡店的消費者多為工人階級。當某個人遇到好事後,他就會在咖啡店付兩杯咖啡的錢,但只拿走一杯咖啡,之後如果有人需要即可免費獲得一杯咖啡。
在疫情期間待用餐的提供更顯彌足珍貴,在台北也有部分店家自行發起鄰里之間的待用餐服務,不問原因不需填寫資料,只要你需要就可以來索取。在愛心店家的故事當中,就有一間呷尚保早餐店,老闆其實默默提供愛心早餐長達四年,問老闆為何願意不接受贊助,持續自己發送愛心餐點,理由就是過去在日子困頓時,曾經接受別人不求回報的善心,今天自己稍微有能力,也希望能夠將這個心意傳承下去。
是不是有人會濫用善意,答案是肯定的,台北市的待用餐,就有餐廳發現有老人一個拉一個來拿免費餐,一次還要多拿幾份,讓店家有些傻眼,也希望他們能留一些給其他需要的人。正如實行多年的幸福保衛站,有沒有小孩是騙人的,當然會有,只是觀乎這項政策的重點,只要有一半的人是需要幫忙的時候,透過這個政策獲得協助,相信這就是個成功的政策。
善心人士的捐款,透過公開透明的平台,讓捐款人清楚知道善款流向,這是一個讓人信任的作法,我們要相信世界依然有愛心,我們稍有能力的此刻,能夠奉獻微薄的力量,就會讓社會更加圓滿。馬祖左鄰右舍攀親帶故的,都是自家人,當然每個人都有際遇好壞的差別,適時的給予溫暖,今天你的付出,也許就是明天的所得,讓善的循環在這個小島一直循環下去。
社論/善的循環
- 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