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流感疫苗第1階段從10月1日開始施打,包括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等10類人員。第2階段開打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11月15日起施打。衛生福利部建議,COVID-19及流感2種疫苗接種間隔應至少7天,避免發生疫苗接種不良事件而無法釐清。流感疫苗之接種對於減少流感病毒的罹病率以及死亡率有很大的影響,接種流感疫苗將明顯降低受感染或傳染他人的機會,以保障全民健康。
流行性感冒為全世界持續關切常見且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流行性感冒分為 A、B、C 型病毒,人類是其主要宿主,為飛沫或接觸傳播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傳染力強,可引起輕度至重度的疾病。其潛伏期短,通常2至3天內出現發燒、頭痛、全身肌肉酸痛、喉嚨痛、食慾不振及咳嗽等症狀,甚至倦怠感持續約2至3週,對於壓力較大的醫療工作人員,及小孩、老人及免疫力差的人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的合併症及死亡。流感病毒除了感染人類外也可感染動物,還可能出現跨物種間的傳播而進行基因重組,除可能引起較嚴重症狀外,每年在全球常引起週期性且規模大小不一的流行疫情。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曾預估流行性感冒感染率達15%至35%時,將造成180萬至424萬人就醫,3萬至8萬多人住院,死亡人數達8千至1萬多,影響醫療資源及降低生產力。發展疫苗與推廣接種策略,可有效預防傳染病感染及引發嚴重合併症,減少病人住院或死亡,相對降低醫療成本。接種流感疫苗,對健康的成年人有70%~90%預防效果,而對老年人有高達60%的預防嚴重併發症以及減少80%死亡的效果。
流感疫苗是當今最好的流感預防方法,所以符合公費接種資格民眾施打流感疫苗,可以同時保護自己及病人,如何提升疫苗施打率自然就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台灣歷年來流感疫情多自11月下旬開始升溫,於年底至翌年年初達到高峰,一般持續至農曆春節,於2、3月後趨於平緩,且接種疫苗後需一段時間產生保護力,故建議高風險及高傳播族群,應於10月流感疫苗開打後,儘早接種疫苗,讓整個流感季均有疫苗保護力。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症狀包括發燒、頭痛、流鼻水、喉嚨痛、咳嗽、肌肉酸痛及疲倦等,和一般感冒相較,更容易出現頭痛發熱、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狀,且發作較突然,痊癒與恢復的時間也較長,而在高危險族群容易引發嚴重併發症,甚至引起死亡。若是事先接種疫苗不僅可以減低流感感染的機率,更可降低相關併發症的威脅。為預防流感的侵襲,建議公費施打對象應積極接種疫苗,以提升個人保護力,讓健康更有保障。
社論/接種流感疫苗好處多 健康有保障
- 202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