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交通觀光再升級 期待雙向夜航成真

  • 2021-10-28
 斥資新台幣11.4億元的新臺馬輪工程順利進行當中,若按照期程規劃,新船在民國112年就能回到馬祖營運,成為馬祖未來重要海上交通工具。以長遠規劃來看,有臺馬之星與新臺馬輪2艘大型船舶穩定營運之下,民眾期盼「雙向夜航」能隨船舶營運啟動,縣府相關單位可提早著手規劃,分析計畫優劣,選擇最適合馬祖觀光交通發展的計畫。
 臺馬輪服役至今超過30年,船舶雖然穩定,但船齡已高的事實,終究有航安風險。在府會、立委積極向中央爭取下,新臺馬輪新船噸位從3000噸持續提高到與臺馬之星相同等級的5400噸,並依據臺馬輪、臺馬之星規劃設計成符合馬祖使用的船舶,乘船旅客數640人(床位386位,座位254),比現有臺馬輪載客數500人、臺馬之星580人更為提升;2部4000kw主機提供新臺馬輪優良馬力輸出,經濟床位上下舖淨高90公分、座椅間距130公分,大幅提高旅客乘船舒適度。
 馬祖近年成功推廣觀光,觀光客逐年增加,藍眼淚、自然生態與獨特閩東人文風貌,透過大量的媒體報導與口耳相傳,在觀光旺季湧入了大批慕名而來的觀光客,相關單位統計,海運運量需求跟著成長,今年雖受疫情影響,但未來旅遊觀光依然前景可期。但觀光發展亮麗成績的背後也藏著隱憂,遊客瞬間大量成長,造成海、空運訂位困難,許多人出不去也進不來,「可操之在我」的海運,成為思考改變現況的方法之一。
 新船加入鄉親樂觀其成,我們更要發揮兩船最大效益。雙向夜航討論多年,過去因臺馬輪老舊、臺馬之星航行不穩定因素無疾而終,現在新船即將加入,臺馬之星也能正常航行,雙向夜航的政策規劃,政府應有所準備;這個問題不只議會議員關心,民眾也期待成真。
 兩艘船晚間分別自基隆、馬祖對開,到達後,白天再開航返回原港口,兩艘船的運能可擴大到單邊每日運能1220人,無論是民眾返台、緊急滯留疏運等問題,皆可獲得一次解決;或為了成本考量只開晚上,即使白天不開航返回原港,亦能解決因天候不佳,馬祖夜間開航往基隆解決滯留旅客困擾,無論如何,雙向夜航符合民眾期待,也是馬祖觀光發展重要政策。
 新臺馬輪即將到位,馬祖海運運能將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峰,政府應盡快針對海運政策「雙向夜航」提出可行評估與方案,因為現在還必須面對目前與代操作公司所簽訂的合約、碼頭夜間照明設備等問題。不過長遠來看,雙向夜航具有可大量招攬旅客、增進地方經濟繁榮,提供交通便利性等優點,應是發展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