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開創觀光工廠的三元素

  • 2021-10-29
 欣見馬祖酒廠南竿二廠新建工程動土,並將觀光工廠列入重點發展,為北疆的觀光再升級。確實,轉型為觀光工廠是近年許多景點的新出路,經由包裝後不僅成為新亮點,也帶來可觀的營收,但前提仍需聚焦於教育、體驗和親子等構面上。
 富涵教育意義是引領人潮前來的首部曲,給予學習觀摩的契機。所有的觀光工廠存在的命脈之一就在於具有見習的環境,得以了解該產業的箇中知識、增益知能。舉凡國內各產業的觀光工廠,不論是以鳳梨、牙膏、稻米、橡皮擦、滷味、蛋糕、家具、醫美等為號召主題者,在規劃上都會將各自的專業知能用妥適的包裝方式傳遞給遊客,讓來者能對該產業有初步印象察覺。洵是,馬祖的觀光酒廠在規劃時首先得思考,究竟欲傳達何種知能給訪客,要讓他們了解些什麼。
 體驗DIY的活動是觀光工廠的靈魂核心,讓民眾有身歷其境的感受。體驗式旅遊是近年來旅行態樣的轉型,不論是免費或是自費的體察活動,能有實際操作的經驗諒必會加深對該景點的認識與印象,也能從做中學到更多知識。舉凡體驗原住民部落慶典、農事收割種植、食品製作嘗試、大自然生態接觸等,都是讓外界更進一步認識在地文化的機會,一方面得以推廣觀光,深具娛樂性,二方面也能藉此讓大家有換位思考的同理,省察產業過程的不易。我們酒廠的觀光要令外界有印象,就得從遊客立場來思考,能給予何等體驗,好導入寓教於樂的精神。
 而親子的元素更是現代觀光工廠不可或缺的精神,得以更加親民與溫馨。親子旅遊是近年觀光的顯學,家庭出遊時最常擇選的景點不外乎是具有親子同樂的處所,不僅大人能放鬆休閒,也能讓孩子同歡同享。不論原先的工廠所發展的產業多麼的高科技、高學術,若無法融入親子的議題,勢必無法引起共鳴,成為曲高和寡的伶仃。像是「水凝膠」原為化工的產物,感覺離民眾生活相當遙遠,但因其為嬰幼兒退熱貼、尿布裏頭的重要成分,就有業者藉此來宣傳與行銷,拉近了彼此距離,讓家長與孩子有所驚豔。「酒」看似為出現在成人生活周遭的產物,如何讓嬰幼兒也能對此有所共鳴與認同,就得仰賴經營的智慧。
 觀光工廠是一統稱的代名詞,其內容可能為具象的產業機具,也能為抽象的文創事業,最重要的是把觀光的特色產業規模化、規格化。馬祖酒廠轉型至觀光工廠是相當創新的改變,不只期許成功,更期待能有更多在馬祖的觀光廠所,吸引更多遊客蒞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