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許久,由連江縣政府及文化總會共同主辦的「馬祖國際藝術島」,即將在明年春天正式開罈,首屆主題「島嶼釀」,將帶著馬祖累積已久的在地特色與近年亮眼的文化治理成績,結合藝術創作、建築空間轉譯、公共景觀打造、地方創生體驗以及特色飲食風格等等元素,邀請民眾渡海來馬祖跳島,重新感受四鄉五島的新形象。
馬祖地區因地處重要戰略位置,轉變為捍衛臺海安全的軍事要塞。1956年,國民政府首開在金馬地區實驗戰地政務,實施軍民一元化體制,進而塑造出馬祖特殊的島嶼政治,戰地政務前馬祖地區戶籍人口有1萬7千餘人,但實施戰地政務以後只准居民遷出,不得遷入,戶籍人口下跌至5千餘人。隨著戒嚴、戰地政務的解除,從過去兩岸對峙、由國軍駐守的戰地,到近年積極發展觀光事業,戶籍人口才逐漸有了成長。在「促進離島永續發展方針」原則下,馬祖以「觀光立縣」為施政總目標,且因應現況重新檢討,擬定島嶼創生、國際接軌發展目標,發現馬祖的美好,讓世界看見馬祖為願景,達成馬祖永續發展之目標。
近幾年馬祖各項質量提升,基礎建設逐年改善,整體形象及知名度的提升,已成功蛻變為受矚目的觀光島嶼。但是,許多建設推動必須要有專業的傳統技藝和設計感來支撐。如何讓新舊建設彼此交融而不突兀,更需要整體思考。更重要的是,離島因居民少,如何持續的關注整體發展,讓島民的共識和團結力得以高度凝聚,還必須藉著文化藝術的調和與布局,讓外界與島民之間產生連結,在自然美景與人文的交流之下,不斷灌注島嶼的活力。
馬祖保留了相對豐富與完整的空間資產與特殊氛圍。其獨一無二的文化性格,具體展現在語言、建築形式、生活飲食、民俗風情與宗教信仰等,例如一顆印、封火山牆等閩東特有的建築樣式聚落至今仍隨處可見;家戶自釀老酒並以紅糟老酒入菜的飲食習慣,在生活中不可或缺;而當傳統節慶習俗意義逐漸淡薄的現代生活中,馬祖人無論男女老少仍極度重視元宵擺暝、中秋燒塔乃至於扛乩等傳統,並且深深信仰與進行著。近年來「觀光產業」似乎成了馬祖地區轉型發展的唯一出路。然而,如何透過永續再造的過程,建立文化主體經驗,厚植地方活力與自信,使觀光產業以在地生活為優先的前提下,朝向永續經營,則仍需要許多觀念的翻轉並落實在具體的實踐中。
馬祖不只是獨特的人文歷史,更有絕美的自然景致,獨特的文化魅力,加上戰地政務解除後逐步開放的軍事建築,都是馬祖無可取代的島嶼印象。期待未來十年,透過藝術的力量,導入設計思維,將馬祖豐厚的文化肌理,轉化進入生活場域中,以帶動產業創新,豐富遊客體驗,讓更多人得到接觸文化的機會。相信藉著國際藝術島的能量,讓外來的風與在地的土交會,持續釀造屬於馬祖的島嶼故事。
社論/馬祖國際藝術島 創造馬祖新能量及新價值
- 202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