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馬祖戰地政務終止29週年,民國45年「金門、馬祖地區戰地政務實驗辦法」頒布,為配合軍事需要,執行國家政策,馬祖開始實施戰地政務,戰地政務至民國81年11月7日終止,馬祖經歷了長達36年軍政一元化的軍管治理歷史,戰地政務是馬祖社群重要的集體記憶。
回視戰地政務,首先在經濟面向,戰地政務初期,就如同史達林以強勢政府主導蘇聯經濟發展一樣,確實能在開始階段快速提高國家工業化程度,而當時馬祖在中央高度重視以及軍政一條鞭下,馬祖經濟發展與基礎建設出現快速成長。同時戰地政務期間,馬祖是3個阿兵哥養1個老百姓,這種特殊的軍事經濟體系,讓馬祖許多家庭能維持生計,也為馬祖留住一定的長住人口。
戰地政務另一個重要經濟貢獻就是創立馬祖酒廠,民國45年,隸屬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的中興酒廠於南竿牛角村成立,民國58年中興酒廠更名為馬祖酒廠,同年馬祖酒廠新廠開工。現在馬祖戰地政務已經解除29年,但這隻戰地政務留下的金雞母,到今天仍然繼續為馬祖生蛋,是地區最主要的自主財源。
雖然戰地政務初期,馬祖的經濟與建設得到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獲得改善,但戰地政務後期這樣的體制已出現侷限,不但中央政府已不重視,挹注資源較少,同時長期實施戰地政務,官僚氣習越來越濃厚,效率低落,創意難以在這種制度下產生,幾件重大工程,小學生都長大到高中生,工程還無法落成啟用,此時期前瞻性的馬祖經濟建設更是幾乎沒有,馬祖經濟顯得保守而封閉,和台灣的差距越來越大,大陸改革開放時,馬祖還在繼續實施戰地政務,馬祖只能坐看對岸福州經濟快速起飛。
而在政治面向,面對搞統一戰線、秘密組織一流的共產黨,嚴密的戰地政務模式,成功阻止了共軍的登陸解放與滲透顛覆,使得馬祖至今仍能生活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下,如果沒有國軍守住馬祖,今天我們在馬祖討論的不是戰地政務的功過,而是在回顧馬祖版的肅反運動、人民公社、大躍進、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等歷史。
許多人對於軍管政府強烈批判,幾乎全盤否定,這是偏頗的錯誤評斷,軍管政府是戰時狀態下,常見的治理模式,這種制度設計在國家危急或戰爭狀態下有其必要性。例如老牌民主國家美國,美軍從1950年至1972年在琉球群島就曾實施長達二十多年的軍管政府治理,就如同馬祖戰地政務時期一樣,軍管政府最高行政長官由美軍軍人擔任,軍管政府是琉球政府的上層組織,能否決琉球政府決定。在美軍軍管下,設有沖繩議會,但和馬祖戰地政務時期的諮詢代表會一樣,沖繩議會僅是諮詢性質,無法發揮真正代議功能。
戰地政務對人民自由與地方自治的過度限制,是最受批評之處,民國76年台灣解除戒嚴,戰地政務頓失成立的理由與依據,但馬祖並未同步解除戰地政務,一國兩制,馬祖戰地政務遲至民國81年才終止,戰地政務在大時代的民主潮流下,已站在人民的對立面,引發越來越多馬祖鄉親的不滿,如同面對美軍軍管政府的高壓治理,琉球人開始出現反抗,發生了胡差暴動、土地問題抗爭、自治權擴大運動、復歸日本運動等,馬祖也出現風起雲湧的民主運動。
現在馬祖能享有自由民主,要感謝馬祖民主前輩的勇敢突破與奔走爭取,相關的馬祖民主化運動歷史,我們應該要妥善保存,讓下一代的馬祖人認識與瞭解這段歷史,珍惜馬祖現在的自由生活。
戰地政務實施期間,軍管政府對馬祖有建設,也有阻礙,再回視這段馬祖重要歷史,可以幫助我們想得更多、看得更遠,也能對未來馬祖發展的新挑戰,在歷史中找出可能的新思路與啟發。
社論/馬祖戰地政務的再回視
- 202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