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珍惜馬祖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

  • 2021-11-16
 《尋找神話之鳥》紀錄片馬祖首映會登場,這是世界上第1部黑嘴端鳳頭燕鷗的跨國生態紀錄片,耗時20年的等待與追尋,讓消失60年神話之鳥現身大銀幕。拍攝期間梁皆得及工作團隊上山下海,跟隨神話之鳥飛越東亞及東南亞多國,完整記錄黑嘴端從出生到繁殖遷移的過程。這部生態經典紀錄片也再次將馬祖推向世界舞台,讓全球生態保育人士看到台灣生態保育成果。
 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成立於2000年,是國內第十二處野生動物保護區,其中八個無人島礁分別為東引雙子礁、北竿白廟、中島、鐵尖、三連嶼、莒光蛇山、南竿進嶼、劉泉礁,主要保護對象為島上繁殖的鷗科鳥類,黑尾鷗、紅燕鷗、蒼燕鷗、白眉燕鷗、大鳳頭燕鷗及瀕臨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每年夏天,數以千計翩翩飛舞的燕鷗是大海上的奇蹟,但是人與候鳥的年年相逢不是偶然,而是重視生態保育,彼此所立下友善約定的成果。
 馬祖列島得天獨厚的豐富自然生態資源,直到開放觀光之後才被慢慢發掘,這些伴隨馬祖成長,並曾被視為一文不值的資源,如今卻已成為提升馬祖觀光不可或缺的內涵。所以,馬祖必須善待自己的環境,認真保持馬祖當地的自然生態特色,這樣才能讓黑嘴端鳳頭燕鷗持續年年飛臨馬祖,也讓更多候鳥在季節的變化中停棲馬祖,進而吸引更多的遊客紛紛前來尋寶,讓馬祖的自然生態之旅,成為響亮的招牌。
 2000年,梁皆得導演在北竿中島意外發現被鳥界認為絕跡的黑嘴端鳳頭燕鷗,這驚人的成果發佈後也讓馬祖燕鷗生態從此聲名大噪,馬祖也從此躍上國際舞台。黑嘴端鳳頭燕鷗的數量從8隻到現在約100隻,仰賴著遷徙路徑上各國的保育行動。然而,颱風、撿鳥蛋、海洋垃圾、魚類資源減少等自然與人為的破壞,仍對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生存造成極大威脅。
 馬祖是一個生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土地面積雖然不大,氣候影響交通的方便性,但馬祖的地景、植物生態、鳥類生態、戰地風情以及閩東的文化,都非常具有特色。燕鷗是馬祖具有生態指標意義的資源,觀光是馬祖的發展主軸,生態旅遊除了是自然之美的展現,也是行政管理的落實,而保育工作就要由觀念的建立,讓全民都有普遍的認知,經由正確的認知,才會學習關懷,進而才能知道如何保育,由點而面,結合全民的力量,共同維繫馬祖的生態資源,也等於讓馬祖的生態產業能永續發展!
 馬祖列島的鳥況豐富,飛羽世界熱鬧繽紛,不僅顯示馬祖天時、地利條件得天獨厚,也因為有「人和」。在政府的政策保護下,生態環境十分友善,更因為神話之鳥現身馬祖,使馬祖在國際保育學術界聲名大噪,以黑嘴端鳳頭燕鷗外形設計的形象經常出現在許多觀光景點,儼然成為馬祖最佳的觀光大使。彌足珍貴的自然資源,我們一定努力維護與尊重,從永續角度出發為馬祖生態做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