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的「存在」是事實 投資建設不能光從效益面考量

  • 2001-10-06
【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多年來,馬祖的建設全面推
動,總經費不下百億元,而水電、交通、電信等基礎建
設面臨所謂的虧損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些政府在離島投
入的建設不能以經濟效益面衡量建設的必要性,馬祖的
建設資源來自於「存在」的事實,政府有責任也有義務
繼續建設國土、捍衛自由。

馬祖與金門均在國共對峙期間扮演過反共最前哨的角
色,沒有金馬或連lash;就沒有現在繁榮進步的台灣,金馬在
中華民國發展史中的意義有其應有的價值,這種存在的
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這也就是為什麼多年來政府一直
對金馬建設給予支持的重要原因,國民黨執政時是如此
,民進黨執政也應一樣。

有人說,馬祖不過是座幾千人居住的小島,政府有必
要投入這麼多的建設經費嗎?這種觀念與想法趨於狹隘
,即使居民不多,但生活所面臨的問題總是要解決,同
樣是中華民國國民、同樣繳稅盡義務,為何卻要面對限
水、限電的痛苦,忍受醫療不便的委屈。若要以經濟效
益面評估馬祖的建設,或是以人口比例分配建設經費,
都是表面上客觀,實際裡不盡合理的作法,馬祖是屬於
中華民國國土一部分,不是馬祖居民的,中央政府在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