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馬祖地區回歸絕對民主時,地區除了有民意機制的「議會」、「鄉代」為民喉舌外,所有在地人聲音抒發當政者也要予以重視……如今地區在公領域部分有馬報的讀者投書、馬祖資訊網的網路言論,乃至今年九月分地方第一家電台的「叩應」節目……因此為政者要學會「傾聽」頭家的聲音。 而民眾的不滿與怨懟也要合理與節制,畢竟法治社會,循合理管道的訴求配合輿論發聲,訴諸以情,合乎於法!至於民代們也應捨我其誰的大責去協助解決任何一場爭端;因此筆者願以公共建設、公共論壇之間的正確互動提出看法…… 在進步的社會中,每一位國民都希望政府做最多的建設,只是大部分的建設可能花費公帑甚鉅,可能影響當地民眾權益,於是有不同政黨的政治人物帶頭「抗爭」或為保護家園而誓死抗議到底,結果有可能將美意良好的建設不了了之,所以在公共「對話」時,主政者的「公聽會」舉辦是必要的,透過村里長、民代說服是應該的,將各種傷害減少到最低是無庸置疑的「保證」。 至於公民投票也是一種辦法,只是在「公投法」尚未立法通過之前,充其量只是一種「參考」,實質上並無強制的約束力……而對興建公共建設以網路民調之後的百分比,其可信度絕對有瑕疵,因太低的比例只是小眾的「民聲」而已。 即以最近南北竿是否興建「跨海大橋」的討論,主政者可能因為這是競選政見,任內有其興建急迫性,當中央預算可以配合之時,如果真的要如期興建,拿出興建後的利益評估,保證施工期的傷害減少到最低程度,讓營利於南北竿間的「渡輪」生意人有其他「營生」之道……至於可以帶動馬祖觀光業的願景也要說清楚……當然反對的,如果只是匿名投書、上網抨擊是「不夠力」的,如果改成連署反對,或主動要求召開公聽會、辯論,透過第四台有線電視轉播,所謂「真理愈辯愈明」。筆者希望就從「南北竿大橋興建」做一串「理性對話」吧!畢竟政府的興利是為全民福利,而民眾的輿論也自然有其正面的善意出發點,為了地區好,彼此該加油了……
讀者來論/公共建設與公共論壇對話 林泉利(台北新店)
- 200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