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健康 營養師建議挑選豬前後腿瘦肉等低脂部位食用

  • 2007-04-09
 【本報訊】台灣人平均每個人一年下來要吃掉四十公斤的豬肉,這麼大的量,如果全都是用滷的、紅燒或是油炸等等作法來料理,對身體會是一大負擔,營養師建議,選購豬肉時,最好挑選脂肪量最少的豬前腿瘦肉、豬後腿瘦肉或是豬腱,而且改用川燙或烤的方式來料理,才能在攝取豬肉的蛋白質、維生素等重要營養素的同時,又不會加重身體負擔。
 根據農委會的資料,台灣人每一年每個人平均會吃掉七十七公斤的肉類,其中,光是豬肉就占了四十公斤,是各種肉類中消費最多的一種,顯示國人相當喜歡便宜又好吃的豬肉。
 既然每年要吃掉這麼多的豬肉,選擇比較沒有脂肪和熱量的部位,對人體健康格外重要。營養師表示,一頭豬的各個部位中.豬後腿瘦肉和豬前腿瘦肉以及豬腱,是脂肪含量最低的,挑這幾個部位的肉來料理,比較有健康概念。至於料理的方式,營養師建議,去掉油脂是最重要的,川燙是最好的,作菜時盡量不要油炸,會吃到比較健康的豬肉。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豬肉才新鮮衛生,農委會方面建議,肉看起來有光澤、壓下去有彈性而且肉的表面粗粗的,聞起來沒有怪味道的肉,就是新鮮的豬肉,當然一定要認明有屠宰合格標章或是CAS標章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