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城市治理導入科技的必然趨勢

  • 2025-11-01

 《天下雜誌》日前頒發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連江縣自來水廠以《水源頭到水龍頭供水全面智慧化》專案獲得環境保護組優選。地方政府多年前積極爭取專案經費,針對全縣各鄉的水資源進行智慧化管理,如今已見成效並獲實質肯定。這項成果的背後不僅是地方施政的創新突破,更象徵著台灣城市治理的一場靜悄革命。馬祖除了自來水外,未來從民生到觀光的各領域治理都應導入科技的理念,同時也要透過教育與宣導讓在地民眾尤其是老一輩鄉親都能接受這項新觀念,讓科技治理真正為生活帶來更多美好與便利的感受。

 過去地方治理的成效多以基礎建設與行政效率作為衡量標準,如道路是否平整順暢、路燈會不會亮、垃圾是否按時清運、水電是否穩定供應等,這些「看得見」的成果構成了民眾對政府表現的主要印象。隨著氣候變遷、人口結構轉變與產業轉型壓力日增,傳統治理方法已難以應對當代的複雜挑戰。

 以馬祖為例,人口僅萬餘,但在城鄉智慧治理、居住正義、文化永續、青年返鄉與高齡照護等政策上,我們的目標與國內其它縣市都一樣甚至有更高的期待,但我們在面臨偏鄉經費爭取不易、人才不足等困境下,仍然設法突破,並在困境中取得具體成果。

 「智慧治理」成為全球城市競爭的新關鍵,它的核心精神不只是數位化,而是以科技為工具、數據為依據,讓城市的運作更加透明、精準與永續。連江縣的智慧供水系統正是一個縮影;透過物聯網感測、雲端監控與即時數據分析,從水源地到用戶端的每一滴水都被納入監測體系,確保供水穩定並降低人力與能源浪費,這樣的案例清楚說明科技不僅能提升效率,更能重塑治理的方式與邏輯。再從全台各縣市的案例觀察,科技導入已形成三股明顯趨勢,包括治理資料化、系統整合化、治理永續化。未來這項模式可以擴大套用至社會福利、交通、環保等政策之上,真正落實智慧島嶼的願景。

 然而,科技導入並非沒有阻力,地方政府在邁向智慧治理的道路上,仍面臨諸多挑戰。首先是數位觀念的落差,馬祖地區人口結構相對老化,如何讓民眾接受新科技以及感受科技所帶來的便利是當務之急,教育宣導與推廣必須真正落實在社區生活之中;在政府方面,智慧治理不僅是導入新技術,更需要新的思維,公務體系必須培養資料分析與跨域協作能力,並建立「以民眾為中心」的公務服務文化。

 進入AI與大數據時代,城市治理將從「被動管理」走向「主動預測」。連江縣自來水廠的得獎是值得肯定的案例,說明我們只要找準問題、聚焦資源,即使在離島環境,也能以小搏大,成為科技治理創新典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