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地質公園是永垂不朽的觀光招牌

  • 2025-10-24

 連江縣政府日前召開連江縣自然地景及自然紀念物審議委員會議,通過「增加馬祖地質公園地質景點及面積範圍」案,正式納入32處地質景點,總面積自原有369.07公頃擴大至核心區、緩衝區及永續發展區合計12,280.9公頃。縣長王忠銘於會中明確宣示縣府將與馬管處及各鄉共同成立籌備會議,朝國家級地質公園邁進。馬祖四鄉五島及周邊星羅棋佈的無人島礁擁有千奇百怪的地質及海蝕樣貌,透過地質景點的劃定與保護,以及提升景點可及性目標的達成,擁有千百萬年歷史的地質就是馬祖永垂不朽的觀光招牌。

 多年前在一群有志之士的努力之下,馬祖地質公園終於在107年11月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我國第一個地方級地質公園,象徵馬祖在自然地景保育與地質研究領域的重要地位。而這項工作的推動同時也承載了馬祖觀光資源轉型及多元發展的重責大任。縣府的目標是馬祖地質公園將以「文化」、「保育」、「教育」、「研究」與「地方創生」為核心,透過跨局處協作與社區參與,讓自然地景成為推動地方發展的新力量。

 馬祖列島雖以花崗岩為主體結構,但在整體地質結構中仍有其多元樣貌的優勢,而這樣的島嶼嶙峋奇岩風光有別於國內其它離島。交通部觀光署推動「台灣觀光100亮點」計畫時將馬祖北竿大坵島、馬祖地質公園、莒光坤坵沙灘等3大主題列入百大亮點,足見地質公園已然是我們重要的觀光資源。此次新增馬祖多處地質景點以及範圍,也代表今後我們整體建設的方向及腳步都要配合調整,力求保持原貌的低度開發原則應列為所有建設的上位政策,這樣才能永續保存及保護馬祖珍貴的地質資源。

 從地方級到國家級是馬祖地質公園下一階段最重要且艱鉅的工作,所以才要縣府跨局處並結合馬管處和各鄉共同來推動。推動升級可以讓馬祖獲得更多永續保護的資源以及整體能見度和知名度的提升,對於發展地質觀光有著深遠的影響。再美的景點也要能夠「被」看見,馬祖在新增32處地質景點之後,政府部門應設法做好地質景點間的串連工作,以點、線、面的方式將馬祖之美呈現;除了陸地上低度開發的步道及觀景台之外,更可以透過海上藍色公路的思維來達到提升地質景點可及性的目標。

 地質公園是一種以保存、展示與解說地質遺產為核心的自然保育與教育場所,同時也是結合生態、文化與觀光的重要資源。隨著全球永續發展觀念的興起,馬祖地質公園不僅是科學研究與環境教育的基地,更可以成為推動地方觀光發展不朽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