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基隆關統計,馬祖海關自113年1月至114年9月查獲小三通入境旅客攜帶未經檢疫豬肉及豬肉製品達26件,裁罰金額也高達數百萬元。馬祖小三通開辨二十多年了,政府一再的宣導有關檢疫規定,但仍無法全面杜絕這類違規事件,大部份事件原因都是旅客不小心或是不知法造成。隨著兩岸小三通逐步恢復正常並熱絡化,鄉親往來更加頻繁,除政府持續宣導外,鄉親更應在購物或接受禮物饋贈時多一點留意,在通關前也要不厭其煩停、看、聽,不要讓一個不小心使自己的荷包大失血。
非洲豬瘟對全球豬肉產業造成嚴重衝擊,這種病毒傳染性強、致死率高,且目前尚無有效疫苗或治療方式,一旦進入台灣,不僅將重創養豬產業,更會波及民生經濟與社會信心。為有效防堵非洲豬瘟,政府積極在邊境設防、加強查驗等工作,其中金馬小三通更是列為重點檢疫區域。防疫工作能否成功,取決於全民的警覺與配合,從馬祖關近兩年的違規事件仍多來看,旅客的自律與自覺和政府的宣導仍有加強之處。
許多民眾對非洲豬瘟了解仍然不足,誤以為僅是「豬的病」,與個人無關。事實上,一件肉製品、一包香腸,若被攜帶入境而未經申報,可能就成為病毒入侵的破口。馬祖最常見的違規是當事人根本不知道食物中有夾帶所謂的肉製品,如泡麵、福州魚丸等;不管是無知還是無心,一旦入境時未查覺或申報,就要面臨罰款命運,而邊關檢疫基於職責,對這類事件的裁罰是絕對不手軟的,尤其是肉類產品。
近年來政府在防疫宣導策略上採取多層次、全媒體的方式推進,在機場、港口等入境口岸,都設置醒目的警示標語與多語言廣播,鄉親在入關前要落實停看聽,停下來看看自己的行李以及回想一下購物清單和出入場所、出境前接觸的人、是否有受人之託的物件等;聽一下入境關口的檢疫廣播提醒,只要多一點小心和留意,應可排除大部份的違規情事。除了肉製品之外,馬祖關過去也多次發現旅客因為攜帶新鮮水果入境而受罰,這類罰金通常以象徵性懲罰為主並不高,但對因不了解法令而受罰者而言也算是莫名的損失。
政府宣導的目的是「以罰促導」,這些嚴格罰則的存在,不僅是懲戒,更是教育。政府應在宣導中明確告知罰則,讓旅客了解後果嚴重,而非事後才後悔,同時應定期公開違規案例,強化社會警示效果。然而,單靠懲罰並非長久之計,真正有效的防疫文化,來自全民自覺。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宣導不應只停留在入境口岸,而應延伸至整個社區、學校等,讓各層面都能強化邊境防疫意識。
社論/別讓荷包失血 檢疫通關停看聽
- 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