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縣長王忠銘日前接受國外媒體專訪有關兩岸情勢議題時表示,地方施政常需在中央政策與民意需求之間取得平衡,馬祖曾歷經戰地歲月,深知戰爭所帶來的傷痛與不幸,因此他致力於建構人民所需要的政治氛圍,也期盼兩岸能和平發展。
從近百年中國歷史來看,自清朝末年的八國聯軍,一直到對日抗戰八年及接連而至的國共內戰,中國近代歷史幾乎和戰爭畫上等號。而戰爭所帶來的苦痛,不僅犧牲數百萬的軍人,百姓的死傷更是難以計數。一直到民國38年內戰結束之後,兩岸中國人終於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定與繁榮。
兩岸分治以來,台灣的經濟成長已超過半世紀,而對岸中國大陸近30年經濟大幅成長,不論是國家或人民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強大繁榮與安定。現今在經濟掛帥的前提下,大陸或台灣都禁不起戰爭的迫害,中國大陸追求穩定的重要性更高於一切,台灣更禁不起戰爭的摧殘。
由於受到全球化政治經濟連動關係,沒有任何國家可置身事外。現今國際局勢受到大國之間紛爭影響,呈現二次大戰以來最不穩定的情況。但我們必須呼籲,不論國際情勢如何動蕩,絕不能透過武力解決問題。因為以現在的武器,不僅極可能造成全球性的毀滅,立即影響所及更是經濟面, 對於兩岸甚至全球的人類而言,即便是輕微的經濟動盪,都可能影響到各國人民的生活。
金馬受到國共內戰影響,從民國38年到81年解除戰地政務,百姓因實施軍管的關係,不僅經濟與台灣本島有相當程度落差,人民的權利更受到極大的限制,生命更受到嚴重的威脅。因此,金門馬祖民眾對於戰爭以及和平穩定的體會,遠遠超過台灣本島。
當前全世界局勢動盪不安,從俄烏及中東現狀可見,戰爭所帶來經濟、生活以及生命財產的迫害無比強大。我們要說的是,不論國際局勢如何動盪,兩岸絕不能再啟戰禍,政治理念和國家認同必須透過協商溝通來達成,絕不能以武力解決兩岸的問題。我們更不希望其他國家的介入,增加兩岸的不可預測性,兩岸領導人或政體,更不能以言語或任何型態挑釁對方。
誠如王忠銘縣長所指,兩岸緊張態勢確實讓地方感到憂心,縣府正配合推動韌性政府計畫,加強消防、醫療及資訊通訊等應變能量,以備不時之需;但最希望的仍是兩岸能和平發展,並將持續以友善態度維繫交流。戰爭帶來的破壞是無可比擬的,今日的安定是幾十年來努力的成果,因此要更加珍惜和平,也期盼和平得以長久的維持。他並強調縣府將持續以務實態度推動地方發展與兩岸和平交流,讓馬祖在變局中穩健前行。
對於王忠銘縣長的說法,我們給予高度肯定並深表認同。因為對馬祖人而言,兩岸絕不能再發生內戰,尤其是身居前線的金馬百姓,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社論/要和平,不要戰爭
- 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