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話題/預防跌倒,守護長者安穩的日常

  • 2025-10-15

 走在馬祖蜿蜒的山路與石階上,我們常見長者小心翼翼地邁步。跌倒,對年輕人來說或許只是擦傷、瘀青,但對高齡者卻可能是健康轉折點。跌倒往往造成骨折、失能,甚至增加死亡風險,是高齡社會中隱藏的重大威脅。據統計,台灣每四位65歲以上長者,就有一人每年至少跌倒一次;而一旦跌倒過,日後再次跌倒的風險也會顯著提高。

 然而,跌倒並非無可避免。我們可以透過環境改善、肌力訓練與生活習慣調整,大幅降低跌倒的可能性,守護長輩的安全與自信。本文將從「馬祖生活環境」與「長者日常習慣」兩個角度切入,分享預防跌倒的策略,讓長者能自在生活、不受跌倒陰影籠罩。

一、跌倒的常見原因

 環境危險因子

 馬祖地形多坡道、石階,雨後濕滑,對長者是一大挑戰。居家環境中,昏暗的燈光、凌亂的擺設、鬆動的地墊,都是潛在危險。

 身體狀態變化

 隨著年齡增長,長者的肌力、平衡感、視力與反應力逐漸下降。若再加上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氏症)、或服用會引起頭暈的藥物,跌倒風險就更高。

 心理因素

 曾經跌倒的長輩,常會產生「怕跌」心理,進而活動量減少、肌力退化,反而形成惡性循環。

二、營造安全的居家環境

 「防跌」的第一步,就是讓家成為安全的避風港。

 地面防滑:浴室加裝止滑墊,走道鋪設止滑地磚,避免使用容易滑動的地毯。

 良好照明:走廊、樓梯、床邊設夜燈,確保夜間起身時看得清楚。

 動線簡潔:收拾散落的電線與雜物,讓行走路徑寬敞。

 扶手設置:浴室、馬桶旁、樓梯口皆應裝設牢固扶手,提供支撐。

 家具高度適中:避免太低的沙發或椅子,以免起身困難而失衡。

 這些看似小小的改變,卻能大幅減少跌倒風險。

三、鍛鍊身體,增強保護力

 光有安全環境還不夠,長者本身的身體素質同樣重要。

 肌力訓練

 建議每日做簡單的抬腿、半蹲或彈力帶運動。

 下肢肌力好,才能支撐身體、穩定行走。

 平衡訓練

 太極拳、瑜伽、單腳站立等運動,有助於改善平衡感。

 在馬祖社區據點的健康促進課程,正是實踐的好地方。

 規律活動

 多走路、多參與社區活動,避免長時間久坐。

 保持活躍,能維持心肺功能與肌耐力。

四、健康檢查與藥物管理

 視力與聽力檢查:戴上合適的眼鏡、助聽器,減少因感官不足導致的跌倒。

 藥物副作用評估:部分藥物可能造成頭暈、低血壓,應由醫師調整。

 骨質密度檢查:骨質疏鬆會讓跌倒後的傷害更嚴重,必要時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

五、心理支持與家人陪伴

 長者跌倒後,常常不只是身體受傷,更是心理創傷。家人與照護者應多給予鼓勵,避免讓長者因為害怕跌倒而不敢走動。陪伴長者一起做運動、參與活動,不僅能增強體能,更能提升安全感與生活品質。

結語:守住步伐,守住生活

 跌倒不是年老必然的命運,而是可以預防的風險。當我們替家裡的長者鋪上一張止滑墊、牽著他們散步、陪伴他們運動,就是在為他們築一道無形的保護牆。

 守住步伐,就是守住生活的尊嚴與自由。讓我們一起努力,讓馬祖的長者們都能「穩穩走,安心活」。



資料來源:

1、https://www.cw.com.tw/feature/event/ad-news1

2、http://www.tada2002.org.tw/About/IsntDementia

3、https://mohw.gov.tw/cp-16-37655-1F.html

4、https://www.mohw.gov.tw/cp-5268-69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