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吳航十二景」中的千年文脈/首石凝雲尋文脈 龍角含煙弄海笛

  • 2025-10-14
「首石凝雲」則名列「吳航十二景」之首。

「首石凝雲」則名列「吳航十二景」之首。

梅花古鎮。

梅花古鎮。

 【福州晚報訊】在福州新區(長樂區),古稱「吳航」的土地上,山水與人文交織,歷史與傳說共鳴。日前,記者一行循著清代縣志的指引,踏上了一場尋訪「吳航十二景」的體驗之旅。

 雲霧繚繞中昂首問天的『首石凝雲』,形似龍角、吞吐煙霞的『龍角含煙』,以及漁火搖曳裡笛聲悠揚的『梅城弄笛』———首先走訪的這三處勝景,如同散落在時間裡的明珠,不僅勾勒出福州新奇區(長樂區)對長喜樂片的美麗旁畫著這兩幅土地。

 請隨我們的腳步,一同走進這幅風景長卷,感受其跨越時空的靈動與深情。

頭石凝雲

山鳴出大魁,雲深藏古謔

 福州新區(長樂區)城關東北,有一山巍然獨峙,名曰首石。其山勢峻拔,海拔550米,與六平山連袂如屏。山巔有巨石,形如人首戴冠,雲霧繚繞時,宛若天人凝眸,故得「首石凝雲」之譽,位列「吳航十二景」之首。

 此山不僅以形勝,更因地質奇觀與人文累積而顯靈秀。山體乃晚侏羅紀火山岩所成,金鐘湖古火山口遺址靜默其間,火山集塊岩與凝灰岩見證歲月滄桑。西北坡澗水淙淙,龍潭三疊,清響不絕,似與山鳴傳說遙相呼應。

 沿著石階往上,山路蜿蜒,林木蒼翠。首石山不僅是航城與吳航兩街道的天然屏障,更承載長樂人關於「文運」的集體記憶。

 自古民間有諺:「首石山鳴出大魁,十洋成市狀元來。」明永樂年間,山石兩度鳴響,果有馬鐸、李騸接連高中狀元,山遂得「狀元峰」之名。嘉靖年間,知縣何應和等人題刻「狀元峰」於巨石,筆力千鈞,至今猶存。更有『躍龍翔鳳』『雲梯』(原為『步雲梯』,今僅存『雲梯』二字)等明清摩崖石刻錯落山間,或楷正端方,或行雲流水,皆為歲月留痕。清代長樂知縣賀世駿以「首石凝雲」命名此景。

 登上「狀元帽」石,視野豁然開朗。遠眺可見閩江入海的浩蕩氣象,近處則是航城鱗次櫛比的現代樓宇與老街巷弄交織的圖景。雲霧不時漫過山脊,巨石時隱時現,恍若仙境。

 而今首石山已啟旅遊新篇:生態步道蜿蜒林間,冬可賞霧?晶瑩,夏可觀日出雲海,負氧離子充盈,白鷂偶現林深之處。

 山石雖風化無聲,然其魂在雲中,其韻在史間,依然如詩所雲:「嵐光隱隱通霄露,翠蓋亭亭裊瑞煙。」首石山,不只一石一雲,更是長樂人心中的文脈圖騰,一座凝天地之氣、載千年之山的閩千年之山。  

龍角含煙

石峰如龍角,雲濤幻仙蹤

 第二站,記者一行人來到漳港街道龍角峰。這座僅92.9公尺高的小山,因山頂一石突出如龍角而得名。宋代張翀題刻「龍角峰」三字至今猶存,山間還有石門洞天、試劍石、仙棋枰等古蹟。

 登頂四望,東面滄海巨浪滔天,西面錦橋漳水如帶,山勢雖不高,卻因形如龍首昂天而氣勢不凡。若遇雲霧天氣,整座山峰籠罩在朦朧水汽中,龍角若隱若現,彷彿真龍即將騰空而起。當地人說,每逢雨後初晴,山間常現彩虹,如龍吐珠,潤澤萬物。

 「龍角含煙」不僅是自然奇觀,更寄託人們對風調雨順、文運昌盛的祈願。龍角峰以它的靈秀與傳說,成為吳航山水中的一顆明珠。

梅城弄笛

漁火映夜笛,綠色屏障海風

 隨後,記者一行人驅車前往梅花鎮。這裡是明朝為防倭寇而築的古城,如今城牆雖只保留了一部分,但漁港風貌依舊。傍晚時分,木麻黃林帶如綠色長城環繞小鎮,海風穿過林隙,發出沙沙聲響,似是與歷史對話。

 夜幕降臨時,漁港漸漸熱鬧起來。船笛聲、馬達聲、漁民的吆喝聲交織成海港特有的交響。月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遠處燈塔明滅,近處漁火點點。

 「梅城弄笛」不再只是古景中的意象,而是鮮活的現實││是漁船歸港的歡騰,是遊客漫步的閒適,是新時代海港小鎮的生機勃發。

【結語】

景在城中,城在景中

  『首石凝雲』『龍角含煙』『梅城弄笛』,三景各具神韻,卻共同勾勒出長樂山海的靈性與人文的厚度。它們不僅是地理景觀,更是歷史記憶的載體。穿行於山海之間,感受到的不僅是自然之美,更是一種文化血脈的延續。

 『吳航十二景』,如今雖未必盡數存留舊貌,但其精神內核仍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正如首石山始終守望城關,龍角峰猶在霧裡藏鋒,梅花笛聲依舊隨風遠揚││它們提醒著每一個人:山水有靈,文脈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