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海纜、微波、低軌衛星馬祖通訊韌性三本柱

  • 2025-10-13

 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及德國電視一台(Das Erste)上週來馬專訪縣長王忠銘,內容聚焦馬祖通訊韌性,在訪問中縣長強調通訊韌性對馬祖發展至關重要,並說明馬祖海纜、微波、低軌衛星的韌性策略。馬祖通訊韌性議題不僅是外媒關心,更關係馬祖未來發展,馬祖要持續旅遊升級、連結世界,就需要不中斷的高速網路環境。

 馬祖的通訊韌性整體建構,海纜、微波、低軌衛星是三本柱。

 在海纜方面,由於目前微波、衛星在網速、穩定性等面向仍不如海纜,因此未來馬祖通訊主力仍是以海纜為主。台馬四號海纜於112年啟動建置後,已完成路線勘測,正在進行佈纜細項規劃及施工作業相關部會審查,預計將於明年6月底完工。臺馬海纜過去發生多次斷纜,如果無法建立海纜保護機制,就算台馬四號明年完工開通,馬祖仍可能會再次發生斷纜危機。在2023年2月臺馬斷纜事件後,數位發展部已將臺馬海纜列為國家關鍵基礎設施,行政院今年更提出《電信管理法》、《電業法》、《天然氣事業法》、《自來水法》、《氣象法》、《商港法》及《船舶法》等修正草案,增列過失犯為處罰對象,加重肇事責任等。不論是國家關鍵基礎設施,還是「海纜七法」修正案,徒法不能自行,我們希望相關海纜保護與裁罰機制能確實執行,降低馬祖海纜遭船隻拉斷的機率,讓馬祖海纜得到進一步的保護。

 在微波方面,2023年臺馬海纜斷纜事件前,臺馬微波頻寬僅有2.2Gbps, 2.2Gbps的頻寬根本無法發揮實質備援功能,在斷纜期間當時民眾抱怨連連。在斷纜事件後,中央開始重視離島微波建設,臺馬微波頻寬從2.2Gbps龜速大幅擴充到12.6Gbps,馬祖微波備援頻寬明年更將擴充到14.6Gbps。雖然微波會受到降雨、濃霧及空氣中微粒等干擾,通訊品質不如海纜,但目前微波是馬祖主要的備援機制,希望中央能持續微波建設,讓微波系統能在關鍵時刻發揮最大備援功能。

 在低軌衛星方面,目前馬祖已設有低軌衛星接收設備,但建置數量極少,僅是實驗性質,仍尚無法擔起備援重責大任。並且,馬祖低軌衛星系統是與OneWeb合作,由於目前OneWeb在亞洲只有日本、泰國設立地面接收站,受限地面接收站不足,造成我國的低軌衛星訊號並非是24小時都可連結,以低軌衛星做為馬祖備援機制,現階段仍有其侷限性。雖然目前馬祖低軌衛星建置處於初期階段,很多方面並不成熟,但從國外案例來看,未來低軌衛星有很大的應用潛力,期望中央持續投入資源,讓低軌衛星新技術成為馬祖斷訊備援的另一個可行選項。

 在現代社會,民眾生活不可一日無網路,期望在中央、地方協力合作下,持續強化海纜、微波、低軌衛星馬祖通訊韌性三本柱,以高速穩定的網路環境,驅動馬祖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