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媒體專訪縣長 議題聚焦馬祖通訊韌性

  • 2025-10-10

德國公廣聯盟駐東亞特派員Ulrich Mendgen(右二)及台灣外國記者會副理事長戴達衛(David Demes)(左二)專訪縣長王忠銘。(圖/文:王致潔)

德國公廣聯盟駐東亞特派員Ulrich Mendgen(右二)及台灣外國記者會副理事長戴達衛(David Demes)(左二)專訪縣長王忠銘。(圖/文:王致潔)

    【記者王致潔報導】繼9月初進行意見交流後,昨(9)日,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駐東亞特派員兼東京辦公室主任 Ulrich Mendgen 及台灣外國記者會(Taiwan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TFCC)副理事長暨德國電視一台(Das Erste)製片人戴達衛(David Demes)等一行4人抵連江縣政府,正式專訪縣長王忠銘,內容聚焦馬祖通訊韌性及對兩岸關係的看法等外界關注議題。

    在通訊韌性部分,王忠銘強調馬祖位處邊陲,通訊韌性至關重要,表示穩定的通訊是地方民生、行政運作、醫療服務、觀光發展與對外資訊流通等一切的根本基礎。他回顧2023年海底電纜斷纜事件時指出,雖然事件初期造成島上人心不安、生活受影響,但縣府立即行動,帶領團隊赴立法院召開公聽會,要求中央監督中華電信加速修復進度,並建構微波備援機制且強化其傳輸能力,同時完成第四條海底電纜規劃。王忠銘表示,縣府將危機化為推動馬祖通訊建設的轉機,第四條海纜預計今年底完工,屆時馬祖的通訊韌性將更上層樓。

    談及通訊韌性建構的挑戰,他指出,海底電纜的維護與保養是長期挑戰,斷纜多與船舶下錨或拖網作業有關。此外,雖然目前馬祖微波傳輸量已達14.6Gbps,足以應付高峰需求,但仍受地形與氣候因素影響。未來縣府將研議低軌衛星作為備援方案,確保通訊不中斷。

    對於外界關注的海纜斷裂是否涉及蓄意破壞,王忠銘表示,沒有明確證據前不宜妄加揣測,強調應回歸事實判斷。他表示,通常是船隻作業時不慎造成損壞,若要判定是否蓄意,應由更高層級的中央相關單位如國安會進一步調查。

    在兩岸情勢方面,王忠銘坦言,在地緣方面,馬祖距離中國大陸僅8海里,與台灣本島相距114海里,地方施政常需在中央政策與民意需求之間取得平衡;從歷史層面而言,馬祖曾歷經戰地歲月,深知戰爭所帶來的傷痛與不幸,因此他致力於建構人民所需要的政治氛圍,也期盼兩岸能和平發展。

    王忠銘指出,兩岸緊張態勢確實讓地方感到憂心,縣府正配合推動韌性政府計畫,加強消防、醫療及資訊通訊等應變能量,以備不時之需;但縣府最希望的仍是兩岸能和平發展,並將持續以友善態度維繫交流。

    回憶童年經歷的戰地時期,王忠銘提及「單打雙不打」年代,宣傳彈落入村落、造成鄰里和同學傷亡的慘痛記憶,讓他深刻體會和平的可貴。他表示,戰爭帶來的破壞是無可比擬的,今日的安定是幾十年來努力的成果,因此更加珍惜和平,也期盼和平得以長久維持。強調縣府將持續以務實態度推動地方發展與兩岸和平交流,讓馬祖在變局中穩健前行。

    專訪節目預定於十月底在德國電視一台(Das Erste)播出。此行4人也將參訪藝術島展覽,並預計出席週六的燒塔節活動。Ulrich表示,馬祖非常美麗,期盼未來有更多機會再度造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