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去清境農場旅遊,都是匆匆來去,偶爾只是短暫停留用餐或住宿,並沒有真正深入村落,瞭解民情,只知道這個山區有許多雲南菜餚餐館,是早年從雲南移居到此的民眾,經營家鄉菜餐館,以微薄營收養家活口。
這些年,我也時不時就參加旅行團到清境一遊,在熱浪來襲時,到山上享受短暫清涼,是我夏天三不五時會規劃並執行的事,不過每次的來訪還是來去匆匆,無法和當地的民眾做深入的談話,我總是引以為憾。
今年夏天,我參加旅行社辦理的合歡山清境二日遊,第一天旅行社有安排一些高山探訪行程,第二天早晨則是自由活動。
我在自由活動時,步行到我居住民宿附近的田園裡遊走。暖暖的太陽升起,一大片高麗菜梯田出現在眼前,我拿起相機拍下清晨的這一片美景,這時我從我相機螢幕上,看見田地裡有位彎腰正在挖掘農田的阿婆,於是我往她工作的方向走過去。
臉上、頭上包得緊緊的,應該是要躲太陽的阿婆,只露出兩個有神的眼睛,我問阿婆「阿婆,妳在種田哦,這片高麗菜是妳種的哦?妳今年幾歲啊?」,阿婆聽到招呼的聲音,抬頭看看我,以標準的國語回以「我86歲囉,這片高麗菜田是我種的。」,就這樣聊開來,我跟她說她看起來像60幾歲,她開心地脫掉頭上的行頭,露出真面目與我相見。
她說:「人啊,不管年紀多大,都要活動,像我每天都在農作,活動筋骨,才能像生龍活虎一樣,雖然我有兒女,但我都沒有跟他們一起住,我一個人住,多自由自在,如果跟兒孫住,觀念不同,意見總會相左,生活就會不開心,所以我現在好手好腳,就自己住在我自己蓋的鐵皮屋,想種田就種,想休息就休息,生活過得清靜無憂。」
阿婆接著說:「我和我先生生了4個小孩,但最小的才1歲時,我先生就因為酗酒而過世,我一個人要養4個小孩很不容易,那時我就拚命賺錢,養活小孩,後來他們要上學,山上沒有學校可讀,我就下山花了3萬元在埔里買塊地,自己找人蓋房子,讓孩子們可以就近上學,我也不斷地工作賺錢,讓我們的生活變好。」
孩子長大,各有天地後,喜愛山上生活與溫度的阿婆又回到清境,整地種田,房子都給了她的孩子們,自己住在工寮裡,她說原本她的小兒子跟她一起住在山上,但兩年前小兒子死亡,她也不願意跟晚輩住,她說:「人與人,還是保持一些距離比較親,住在一起就會起磨擦,像我現在清心自在,種植的高麗菜就讓民宿老闆來收成,我的一些地就出租,有一些房子就給女兒、孫子住,他們有空來看看我就好。」
我跟阿婆說,她這樣過日子很好,有沒有回雲南昆明去看看,她說有回去一次,但因為她12歲就出來,回去已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只不過會有很多自稱是她親戚的鄉親來找她,都是為了要向她要錢,還有她回去吃東西水土不符,拉了好幾天的肚子,所以後來她再也不回去了,她說還是在台灣生活好,自給自足,自己煮飯自己吃,乾乾淨淨,健康自在又安全。
阿婆的臉雖有皺紋,但在陽光照耀下,更顯現出她們族群堅毅的耐力,以及熱血奔騰的熱力,她種的一棵李子結果滿樹,她說她和家人都不吃,也沒有灑農藥,她問我要不要摘一些帶回去,我說好,於是她就給了我一枝木棒,讓我打下成熟的李子,帶了一袋李子戰利品回家當伴手禮。
我離開她的田地時,她剛好要去看看別人幫她送來的肥料,我就陪伴著她拾級而上,路很陡,爬坡很累,但看著一位將近90歲,走過千山萬里路的阿婆,還可以身手矯健,身輕如燕,一步一腳印向上,我怎能叫苦喊累呢,當然是一馬當先,幫她拿起她要到肥料區蓋肥料的大膠布,完成她保存肥料的使命,跟她說聲「再見」後,就帶著滿滿的「訪談」與「見證」雲南來台官兵、民眾,我們政府安置的安和樂利成果,踏上歸程。
我在清境,遇見昆明阿嬤/圖與文:洪金鳳
- 2025-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