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地方建設與美學素養間的關連

  • 2025-10-08

 時值馬祖推動國際藝術島活動期間,四鄉五島的策展點從最初的選址到環境的改造、創作等,都是一連串美學素養的呈現。推動藝術島活動的宗旨除了要增加馬祖觀光的亮點之外,更希望在過程中經由不同類型的藝術創作來提升馬祖整體的「質感」。地方要進步難免要建設,過去三十多年各鄉致力於推動民生基礎及觀光建設,然在過程中能否讓成果獲肯定乃至延續是要禁得起市場及時間考驗的。將美學素養導入公共建設乃至於民間觀光相關產業對馬祖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方向,這將為永續發展創造更多有利環境。

 城市發展與地方建設的過程中,「美學素養」不僅只是藝術家或設計師的專屬領域,而是決策者與城市規劃者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當地方政府投入巨額資金推動基礎建設、都市更新與景點開發時,美學素養的有無,往往決定了一座城市的氣質與質感,甚至是居民的幸福感。如何在地方建設規劃中突顯美學素養的重要性,並讓決策者具備審美與文化的高度,已成為衡量現代治理品質的關鍵指標。地區大部份公共建設均採委外規劃方式辦理,但在評選顧問公司的過程中,專家提出的方案可能諸多版本,但最終多半由決策者提出修正建議後拍板定案。

 美學素養不僅關乎外在「美」的呈現,更是對「人與環境」關係的理解與尊重。早期馬祖地方建設多著眼於功能與效率層面,相對忽視了文化脈絡與生活感受,有時不免產生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舉例而言,二十多年前某建築師承接了各鄉島許多不同類型的公共建設,如校舍、圖書館、辦公大樓等各種場館,結果每一棟建築都能看到建築師的設計偏好,因此出現學校蓋看起來像廟的怪異現象。以美學思維融入規劃,要尊重在地地景、延續歷史紋理、整合自然與人文要素,讓建設不僅不會突兀、不倫不類,而是要「好用」,更「好看」甚至「感人」,因此,美學素養應成為城市設計與公共建設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

 決策者應如何培養與展現美學素養?首先是「文化視野」的養成。主政者必須具備跨領域的理解力,不僅懂得政治與經濟,更要理解藝術、歷史、建築與人文地理,才能在政策推動中兼顧功能性與美感。如在推動公共工程時,主政者若能邀請建築師、藝術家與在地居民共同參與決策,將專業與生活經驗融合,才能避免自上而下的決策失衡甚至是偏差。

 美學素養並非單靠理論學習即可獲得,而需透過觀察、旅行與體驗的過程慢慢培養。馬祖在因緣際會下爭取到國際藝術島計畫,未來不論是公部門還是私領域,都可以利用這機會了解與重視美學素養的重要性,學習公共空間設計與文化治理理念的相結合,使美學成為公共服務的內在文化,而非外加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