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讓磯釣成為馬祖秋冬主要客源之一

  • 2025-10-03

 馬祖已多年未辦磯釣比賽,日前有民間業者在北竿自辦一場名為「北竿解鎖團盃」磯釣友誼賽,吸引數十位來自台灣各地好手報名參加。舉辦磯釣比賽除了是釣技與情感交流外,更重要的希望傳達並宣導海洋資源生態永續的觀念。馬祖素有磯釣天堂的美名,但近十多年來在全球海洋生態丕變以及過度捕撈行為的雙重打擊之下,整體磯釣環境的永續運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與挑戰,海洋生態的復育工作更是刻不容緩。據海保署統計,全台約有116萬釣魚人口,其中又有約60萬人是從事海釣活動,顯示海釣仍是最受歡迎的釣魚活動項目。馬祖若能在釣場管理以及生態永續上有更加積極宏觀的規劃與作為,全台近百萬的磯釣人口將會是馬祖秋冬十分穩定的重要客源。

 一竿在手樂無窮,釣魚是一種會讓人上癮的活動,且被視為有錢人的休閒,雖然一套完整的釣具動輒數萬元,及過程中各項消費甚鉅等,但這項活動卻持續吸引國人的喜愛,世界各地釣客仍不斷增加中。秋冬是馬祖的觀光淡季,但卻正好是磯釣的旺季,此時全台百萬的釣客都可能成為馬祖秋冬重要的客源;且發展磯釣客源有一種特殊現象,只要海裡有魚可釣,這些釣客會常常來、重複來、一直來。因此,若要讓磯釣成為馬祖生計產業之一,關鍵是要讓海裡有魚可釣,要做到這點必須透過更積極的復育計畫與完善的管理才能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近年來積極推動「友善釣魚行動方案」,該方案透過改善釣點設施、鼓勵釣魚回報系統(iOcean系統)等方式,讓釣魚活動朝向安全、環境維護與資源永續的目標發展。但對背負磯釣天堂美名的馬祖而言,公私部門應從更宏觀的角度全面檢視相關配套措施,包括每年定期且大量的魚苗放流、落實限捕釣魚體大小的管制、釣客總量管制、釣魚證制度規劃以及近岸人工魚礁的佈放等等,這是建立馬祖成為永續釣場的系列工程,要整合多方資源以及法令推動等才能達標。

 近年來釣魚運動在台灣愈加盛行,其中又以民間各協會組織對磯釣比賽最為熱衷,甚至會與臨近國家交流。政府能做的是規則的制定、環境的營造等,不論官方還是民間,舉辦比賽不僅要強調競技精神,更要突顯海洋資源復育的重要性。過去馬祖各鄉島都舉辦過類似比賽,我們期望這樣的活動能喚起各界對釣場永續議題的重視。復育海洋生態不能只是喊口號,官方的資源也要適時協助投入。完整的傳遞生態永續的概念與實務作為,要讓大家認同與接受並加以實踐,馬祖的海洋才有重生的機會,磯釣天堂的美名才得以傳承永續,進而讓釣客成為固定且不斷回流的重要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