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地區在戰地政務終止之時,包括水電交通等基礎建設嚴重不足,因此,在過往三十年間完全著重在硬體工程建設。交通方面如北竿機場改建、南竿機場興建、道路工程,水利建設如各鄉水庫、海水淡化,電力建設如珠山電廠,電信方面如台馬海底電纜等。經過多年的努力之後,目前基礎建設幾乎都已完備,而在硬體建設已完備的情況之下,未來在整體景觀方面如何加強將是下一階段的重點建設。
日前在第七期離島綜建的研討會上,學者專家及縣府局處首長都提出未來建設應「由硬轉軟」。換言之,如何發展軟實力才是下階段的發展核心。在發展軟實力的同時,我們認為現階段應著重幾項重點工作。首先在都市計劃部分,專案及全面性的都市計劃通盤檢討已送內政部審議,前者送審時間甚至已超過10年,而未能通過的原因,主要還是在商業區及住宅區是否能適度的做合宜比例分配。簡單的說,如何避免商業區及住宅區比例導致景觀的破壞,是審議至今遲遲未決的主因。以介壽蔬菜公園為例,對於縣民積極爭取規劃成為商業區,從土地所有者角度以觀,自然樂觀其成並積極爭取,但在景觀上如何兼顧,則是都計委員及景觀學者專家所著重的核心。
此外,在攸關馬祖建築風貌的閩東傳統建築方面,在經過地方政府數十年推動結果,已逐步成為馬祖的重要歷史及觀光重心。但是在經過數十年以補助方式推動結果,公部門龐大的預算挹注,已造成重大負擔,近年在公部門經費逐漸拮据情況之下,如何採取其他更妥適的方案來推動聚落保存,例如容積轉移或容積放寬等,極可能比補助更為有用。而傳統建築已成為馬祖的重要建築風貌,未來仍必須鼓勵民間以傳統建築樣態進行興建或修建,如此對維護景觀有極大助益。
目前負責全縣硬體工程主責單位為縣府工務處,主管整體景觀發展的則為產業發展處,負責地用的則為連江縣地政局,業務分散的結果難免形成多頭馬車現象。因此,我們認為,未來在連江縣土地完成全面總登記之後,縣府成立城鄉發展局絕對有其必要,如此方能整合工務處的都市計劃,產業發展處的景觀及地政局的地用業務,這樣才能發揮統合效果,也能將下一階段的城鄉發展業務加以統整。
在經過30餘年的硬體工程建設之後,馬祖的基礎建設幾乎都已經完備,面對中央補助款極可能大幅減少的情況之下,包括未來的港埠建設經費及南北大橋的預算等,都可能因中央預算的簡縮而有所影響。因此,未來馬祖除了在硬體建設方面必須考量其需求的必要性以外,如何將硬體建設轉為景觀及軟實力的發展,對地區未來整體發展必然產生更大的效益。
社論/從馬祖景觀建設探討城鄉發展之重要
- 2025-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