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人不能志窮,但世上還有一種更深的貧窮———窮得只剩下錢,卻失去了維繫真正情感的能力,這種貧窮不僅奪走了人們的溫暖,也讓心靈變得冰冷孤寂,當一個人只追求財富而忽略了情感的連結,他的生活可能充滿了物質的富足,但內心卻如同一座荒蕪的空城。
我曾以為,人生是一場攀登,只要爬得夠高,就能俯瞰一切,擁有圓滿,但事實並非如此,直到我在頂峰之上,環顧四周,看到的是無盡的雲海與孤立的山巒,感受到的不是征服的喜悅,那一刻,我才明白,高處不勝寒的真正含義。
我的「平凡」並非來自於物質的匱乏,而是在光鮮亮麗的表象下,靈魂的悄然枯萎,在外人眼中,手機裡的朋友名單長得望不到底,但是每當夜深人靜,獨自與電視對望時,那種無聲的寂寥,比任何言語的譴責都更令人難以承受,我掙扎著,就像一個不斷往漏水的船艙裡舀水的人,徒勞無功,無力改變。
意識到,在的人生舞台上,一直扮演著一個被期待的角色,面對這樣的壓力,第一個本能反應是逃避,我告訴自己,只要離得夠遠,那些令人窒息的期待與尖銳的言語,就再也無法傷害我,我已逃離為基石,築起了一座名為「自由」的堡壘,但卻沒料想到,這座堡壘的牆壁,是由孤獨與痛苦堆砌而成的。
但命運不容許我持續逃避,一個突發的健康警訊迫使我停下了腳步,醫生嚴肅的囑咐,宛如一記當頭棒喝,逼著我正視身心的雙重失衡。
在被迫停滯的日子裡,回想過去與家人相處的點點滴滴,但也不知從何時起,愛開始摻雜了利益的算計,或以關愛之名行過度控制之實,而我的沉默與順從,正是因為這份被扭曲的愛,以至於我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此這般跌跌撞撞誰知曉。
覺悟之後,像是被迫剝開自己的固有觀念,我不再被動地等待,而是開始主動地嘗試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我漸漸練習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這段過程異常艱辛,就像是在鋒利的岩石上打磨一顆粗糙的寶石,每一步都伴隨著刺痛與抗拒,彷彿每一次努力都在挑戰自己的極限。
「改變」是一種不必要的「矯情」,我曾經這樣認為;而那時的我以為,只要我足夠努力,只要我改變自己,一切都能回到從前的美好,但現實卻狠狠地給了我甩了一個巴掌,改變並沒有帶來期望中的結果,反而使我陷入了一片無法逾越的沙海,且將我困在原地。
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試煉,是我過於敏感,還是愛本身就存在著脆弱性,發現,愛與傷害如同硬幣的兩面,彼此依存,無法分割。
驚覺之際,我才明白,原來我一直執著於尋找一個完美的、不會受傷的愛,這種追求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奢望,就像試圖抓住手中流沙,越是用力,越是留不住。
一直在等待著對方先伸出手,先改變,先道歉,但漸漸明白,在這個不對稱的世界裡,我們或許永遠無法達到完美的平衡,也不再去計較誰對誰錯,或者去糾結於那些未曾癒合的舊傷,我選擇原諒,不僅是原諒對方,更是原諒那個在愛中迷失、掙扎的自己。
帶著這份重生的力量,我回到了我的生活,我依舊在繁華的城市中工作,閒暇時,我拾起了許久未碰的畫筆,但心態已全然不同,手指輕觸畫布,感受顏料的質地,我不再將物質成就視為唯一的價值,而是將情感的連結與內心的平靜放在首位。
那一刻,繁華雖落盡,燈火闌珊處只剩微光閃爍,耳畔風聲低語,心安,即是歸處。
繁華雖落盡,心安即歸處/圖與文:簡綾仙
- 2025-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