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已不只是單純的體育競賽,而是城市與地區展現魅力的重要舞台。紐約馬拉松每年吸引超過五萬名跑者,創造超過四億美元的觀光效益;東京馬拉松則讓「跑一次東京」成為國際跑者的人生清單。台灣各地也紛紛發展特色馬拉松,從台北的國際賽事,到澎湖跨海馬拉松結合海島景觀,都證明了馬拉松能帶來健康、觀光與產業的三重效益。
馬祖雖是離島,但正因地形獨特、文化多元,更具備打造差異化賽事條件。若只是辦一場與本島相似的比賽,很難脫穎而出;唯有凸顯各島特色,才能形成「馬祖專屬」的路跑品牌。
在規劃上,四島各自的賽事定位清晰可見,南竿舉辦旗艦性的「馬祖馬拉松」,作為整體系列的核心,串聯北海坑道、八八坑道與人文景點,象徵馬祖的主場舞台。北竿地勢起伏,擁有堅硬石板道與海岸線,規劃為「硬地路跑」,挑戰跑者的耐力與腳力。莒光島嶼雖小,卻擁有純樸漁村與無光害夜空,發展「星光馬拉松」,讓跑者在銀河與海風下體驗浪漫奔馳。至於東引,軍事色彩濃厚,最適合舉辦「軍事障礙賽」,把地形險峻與戰備遺跡融入挑戰,讓比賽兼具體能與戰地體驗。
如此一來,馬祖四島能形成「各有特色、互相呼應」的系列組合,跑者若想蒐集完整體驗,就必須多次造訪,進而帶動旅宿、交通與餐飲的長期發展。地方特色飲食如繼光餅、魚麵、老酒麵線,都可成為能量補給或紀念商品;紀念衣與獎牌若融入島嶼意象或軍事元素,更能提升收藏價值。
國內外案例早已證明這樣的模式可行,澎湖跨海馬拉松以大橋與藍天成名;東京馬拉松透過城市街景打造「跑旅」體驗;紐約馬拉松甚至被視為帶動城市經濟的年度引擎。這些經驗都說明:只要善用在地資源,馬拉松不僅是比賽,而是城市品牌的最佳代言人。
對馬祖而言,舉辦系列馬拉松更有助於推動「健康島嶼」形象。疫情後,戶外運動需求大增,路跑正是全民最容易參與的運動。比賽能促進居民運動風氣,也能讓外來跑者將馬祖視為「健康+觀光」的雙重目的地。若能在賽事周邊加入市集、文化展演與導覽,活動就不只是體育盛事,而是一場全民嘉年華。
當然,成功的賽事需要專業規劃,從賽道安全、醫療救援,到交通接駁與住宿承載,都必須縝密安排。若能爭取國際路跑認證,再透過數位行銷與觀光包裝,馬祖有機會吸引韓國、日本與歐美跑者,把「馬祖馬拉松系列」打造成亞洲知名的海島賽事。
馬拉松是一場自我挑戰,也是一座島嶼的集體展現。馬祖若能以南竿的旗艦馬拉松為核心,搭配北竿的硬地挑戰、莒光的星光夜跑與東引的軍事障礙,將能跑出健康、跑出觀光,跑出屬於馬祖的新未來。這不只是賽事,更是一條通往國際舞台的道路。
社論/馬拉松奔出的馬祖商機
- 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