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話題/別讓流感輕忽奪命:疫苗接種是守護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 2025-09-24

 隨著秋冬到來,季節性流感再次成為威脅全民健康的重要議題。許多人誤以為流感只是一場「重感冒」,事實上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症狀包括高燒、頭痛、肌肉痠痛、全身倦怠與呼吸道不適,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等併發症。對於年長者、幼童、孕婦及慢性病患者而言,流感更可能迅速惡化,導致住院甚至死亡。

 去年,台灣社會便因一起憾事再次警覺流感的威脅│知名藝人大S因流感引發重症,最終不幸離世,震驚各界,她的離去不僅是娛樂圈的損失,也是一個沉痛的警訊:即便是外表看似健康的成年人,也可能因流感而在短時間內喪命。這個案例提醒我們,流感絕不是小病,它的殺傷力不容忽視。在臨床診斷上,流感不容易與其他急性呼吸道疾病區分,例如一般感冒(common cold)、喉炎、支氣管炎、病毒性肺炎與自2019年底爆發大流行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等;但一般而言,流感的症狀較一般感冒來得嚴重,病程持續時間也較長,且其他流行病學特徵仍有差異。

 面對這樣的威脅,疫苗接種是最有效的保護措施。流感病毒容易變異,因此每年疫苗株都會更新,才能對應當季流行病毒。臨床數據顯示,接種流感疫苗能顯著降低感染率與重症風險,對於高危險族群尤其重要。疾管署建議65歲以上長者、6個月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慢性病患者以及醫護人員,都應優先接種流感疫苗。更值得注意的是,流感與新冠肺炎的威脅可能同時存在。兩者症狀相似,皆可能導致呼吸困難與重症,若同時感染,對身體的打擊更為嚴重。所幸,目前醫學研究已證實,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可以同時接種,且並不會影響彼此的保護效果;相反的,雙重接種能提供更全面的保護,避免「雙重感染」導致的醫療風險,因此,自113年起推廣「左流右新」的接種方式,讓民眾能一次完成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的施打,不僅提升保護力,也大幅增加接種的便利性與可近性。

 然而,現實中仍有許多人因為迷思與誤解而猶豫不決;有些人擔心副作用,有些人認為「年輕、健康不需要打」,甚至有人錯把流感當作「普通感冒」,這些觀念不僅讓自己陷入風險,也可能造成病毒在社區中的傳播。疫苗雖不能百分之百預防感染,但能大幅減少重症與死亡機率,其公共衛生價值不言可喻。去年大S的驟逝,讓許多人重新審視流感的威力,而我們可以透過「預防」來降低風險,接種流感疫苗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保護家人與社會,尤其在疫情共存的新時代,流感與新冠雙重夾擊的威脅不容小覷,因此,同時接種兩種疫苗,才能真正築起全面的健康防線。

防疫小知識

 流感的傳染方式主要是透過呼吸道的飛沫傳染,尤其在密閉空間中,容易經由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產生之飛沫而傳染給其他人;另外,由於流感病毒可短暫存活於物體表面,故亦可經由接觸傳染,例如:手接觸到被口沫或鼻涕等黏液污染之物品表面,再碰觸自己的嘴巴、鼻子或眼睛而造成病毒傳染。

 (一)、衛教宣導

 1、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接觸傳染。

 2、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以避免感染及病毒傳播。

 3、如有出現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應戴上口罩並及早就醫,以防因感染流感引起嚴重併發症;生病時不上班不上課,盡量在家休息,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如有外出,請記得戴上口罩,並注意咳嗽禮節,於咳嗽或打噴嚏時,以手帕或衣袖捂住口鼻,避免病毒傳播。

 4、如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危險徵兆時,應提高警覺,儘速/轉診至大醫院就醫。

 (二)接種疫苗:

 預防流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施打流感疫苗,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等高危險群尤應接受疫苗接種,以防感染流感引起之併發症。一般而言,流感疫苗的保護力約6個月後會逐漸下降,必須每年接種1次。完整接種後至少約需2星期的時間可產生保護力。

 10月1日流感疫苗+新冠疫苗LP.8.1同步開打,請符合第一階段資格對象依各醫療院公告門診時間前往接種。另考量南竿鄉接種人數較多,為進行分流管制,特別於10/19南竿鄉縣立醫院加開流感疫苗+新冠疫苗特別門診。

 歡迎大家來接種流感疫苗+新冠疫苗並參加「左流右新,健康順心,中獎更開心」活動,另外10/19(日)於連江縣立醫院設立「左流右新」接種站完成流感疫苗+新冠疫苗可再獲得100點健康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