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馬祖下一步,學子與青年不可缺席

  • 2025-09-20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青年是地方的希望」,這句話在馬祖更具重量。這片島嶼,人口有限、資源稀少,卻因為一代代願意扎根的人,才得以持續書寫歷史。而在這其中,學子與青年,他們不只是「被照顧的對象」,更是未來的思考者、行動者與承擔者,是我們能否續寫榮光的關鍵角色,馬祖的明天,就從今天認真對待我們的學子與青年開始。

 「用心教一個孩子,就是改變一個家庭的未來;扶持一位青年,就是改變整個社區的可能。」連江縣政府近年積極投入教育與青年政策:縣府推動許多教育計畫,如增設獎助學金、強化國中小師資資源、提升教學設施、加強生涯輔導;也透過藝文展演、在地走讀、創客教育等方式,拓展孩子的視野,讓教育不再只是書本與考試。無論是推動社區共學,或是舉辦青年參與論壇、鼓勵創業補助,都是邁向正確方向的重要一步。然而,這些努力仍需要整合與深化,從「政策」走進「文化」,每一個階段都需要用心灌溉,讓學子青年真正覺得—我是這個地方的一分子,我的夢想與馬祖可以連結。

 當我們談論馬祖的未來,不只是在討論建設藍圖、交通計畫或觀光策略,更應看見這塊土地上成長的孩子們,他們才是真正能夠承接這片海天之間的希望與重量的人。然而,要讓更多人選擇「留下來」,關鍵不在補助金額,而在價值認同。我們是否讓學子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是否讓青年參與公共事務?是否有讓年輕人發聲的平台?是否容許他們失敗與嘗試?

 近年來,我們欣見部分馬祖子弟勇敢回鄉,開民宿、辦活動、推文化、參選,因為對家鄉有感、有夢、有責任。但仍有許多學子與青年感到「自己的聲音無人傾聽」或「不確定自己能改變什麼」,這正是我們要共同努力的方向。公部門、學校、社區應主動設計「青年參與機制」,讓他們在規劃地方政策時有表達空間;也要在教育體系中強化公共討論、媒體素養、民主實作,讓學生從小練習思辨與建言。

 我們要營造一個讓青年學子敢說、敢問、敢做、敢錯的馬祖,更是他們參與、創造、發聲、實現夢想的所在。讓他們知道,提問不是挑戰權威,建議不是批評傳統,發聲不是多餘,而是一種責任與愛的表達。社會若能包容更多不同意見,就會更有活力;島嶼若能接受更多年輕參與,就會更有未來。

 馬祖未來的樣貌,不該只由大人規劃,而是要有青年學子的筆觸共同描繪。這是一個不應缺席的世代,他們不是明天的主角,而是今天的共治者。我們呼籲所有關心馬祖的人,把焦點拉回「下一代」。不只在政策預算上要有具體支持,更要在語言、態度、文化上真正地「看見他們、相信他們、投資他們」。因為,沒有學子的參與,就沒有真正的地方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