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的作為能為產品加持,帶來不少附加價值;無形中,也會激盪出諸多生活的正向能量。
旅遊台南,在漁光島看見一棟建築標示「虱目魚主題館」,隨緣步入古樸展館參觀,豐美的擺設與裝置藝術,令人目不暇給。虱目魚是家喻戶曉的魚類,台灣虱目魚產量最多的是嘉南及高屏地區,每年產量均非常豐碩。
館內,展示各種虱目魚相關產品,不論是加工食品、生技產品與文創物品都相當具有在地特色。為連結鄉土情感,主題館亦客製化小旅行活動,帶領大家深入了解府城漁村之美。
店家導覽人員特別為訪客介紹,關於「虱目魚」名稱的由來,在眾多說法中,流傳較廣的是,鄭成功初抵台南安平時,漁民特地獻上魚獲,鄭成功詢問這是「甚麼魚」,後人便將此問語,視為鄭成功賜此魚之名,進而採諧音稱為「虱目魚」。有趣的命名,連結豐富的想像力,饒富逸趣。
功能決定存在的價值,虱目魚的用途相當廣,食用料理相當多樣,如煎、煮、滷、燉;在加工方面,可製作虱目魚丸、魚罐頭、魚鬆等,均頗受歡迎;近年來,虱目魚在生技方面亦有突破性發展,以魚鱗萃取膠原蛋白,產品頗獲青睞。
虱目魚物美價廉,最大的缺點就是刺多,據文獻指出一條虱目魚有222根刺,刺的形狀亦有多種,記得小時候,雖然物質生活較匱乏,但偶而也會吃到虱目魚,母親不論用何種烹調方式味道都不錯,由於虱目魚刺較多,母親總將刺較少的魚肚給我們小孩子食用,爸媽則吃魚刺較多的部位,每想起這些往事,內心總流淌一股暖流;人生旅途,父母總希望把最好的給孩子們。
虱目魚牽繫無數美好記憶,我進入職場後遷居新北市,母親拗不過我的邀請,從屏東來北部住了幾天,那期間我常陪母親去菜市場,有一回,她特買了虱目魚肚回來熬煮成粥,還加了一些芹菜,品嚐這碗庶民美食,牽動不少童年記憶,溫馨情懷縈繞心田。
在生活中,有時食物蘊藏深刻的記憶,偶而回味一下,咀嚼那份幸福回甘的滋味,感覺真好!
虱目魚好風味/文與圖:潘憲榮
- 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