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教育文化投資不能以成本計量

  • 2025-09-18

 在物質生活達到一定程度的滿足之後,教育文化層面的重視更攸關國民素質的提升。因此,公部門對於教育文化建設的投資不能以成本計量,對於教育和文化的建設,不論是從中央或地方政府,都必須加以重視,甚至是地方發展的重要指標。

 地方發展必然植基於人才,而人才的培育必然透過教育,教育更是百年大計,連江縣從民國45年開始實施戰地政務,期間雖然受到諸多軍事管制與限制,但是為推廣教育所實施的保送制度,無疑是馬祖近數十年來發展的根基。

 不僅馬祖過去數十年發展以教育為基礎,未來的發展也必須是以人才為核心,而人才的培育必然是從教育著手。因此,對於人才的培育,無論是公部門或民間,都必須加以重視。從公部門人才培育來看,今年實施的離島特考,無疑是公部門人才培育的重要關鍵。以往透過地方特考無法留住人才,導致中高階公務人員的斷層現象,此一現象隨著離島特考的舉辦,地方人才培育獲得根本的解決。

 除了公職人才的培育,馬祖在發展觀光同時,包括飯店、民宿、餐飲、交通及導覽解說等與觀光相關行業,目前都呈現勞動力市場供需失衡現象,勞動力的缺乏,已經成為連江縣各行各業的共同現象,而如何經由技職教育的合作與保送制度,必然是解決勞動市場需求的關鍵。

 教育目的在增進知識,而文化建設則在提升國民素養。連江縣政府近年在文化處的努力之下,文化方面從硬體到軟體都呈現百花齊放現象,其成果絕不亞於全國任何一個縣市,例如將戰地遺址活化利用戰地轉譯,馬祖擺暝文化列入國家級文化資產,結合地區素人演員製作的馬祖心情記事。硬體方面如梅石藝文中心的興建,將馬祖藝術表演空間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層次,甚至比起台灣其他縣市的演藝場館毫不遜色。國際藝術島更是馬祖文化成果的總體呈現,不僅帶動馬祖觀光的品質,對常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對教育方面的植根,甚至馬祖整體形象的提升都有關鍵性的影響。

 現今馬祖許多藝文場館都已經逐漸興建完成,包括梅石藝文中心和戰地轉譯場館等硬體設施,如何提升使用率及維持其必要性的維運,未來必然面對預算經費的挑戰,如何在公部門預算之外,爭取更多的支持,在在都考驗地方政府的能耐。

 文化治理有助提升地區整體形象,未來文化活動的延續勢必要給予支持,尤其是國際藝術島,已逐漸在國內或國際間建立起馬祖以藝術文化發展為主軸的形象,自不能中途而廢。而文化與觀光、產業、景觀、教育的連結更是極其深遠。因此,教育文化建設工作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建設由硬轉軟已是趨勢,未來無論地方預算充裕或拮据,必然要挹注更多經費在教育文化,教育文化投資更不能以成本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