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慢城精神連結世界 東引展現小島大能量

  • 2025-09-13

 第六屆台灣慢城聯盟年會論壇日前在東引鄉登場,來自全台各地的慢城成員齊聚一堂,更有馬來西亞沙巴州旅遊與文化單位跨海參與,讓論壇不僅是地方交流場合,更躍升為國際對話平台。論壇聚焦生態旅遊、社區合作及青年返鄉議題,透過「慢」的價值,探討如何在全球化與城鎮競爭加劇下,為地方尋找獨特發展方向。

 論壇三位講者各自從不同角度切入:沙巴旅遊局代表分享如何推廣沙巴為首屈一指的生態旅遊目的地,呈現國際行銷策略;台灣慢城技術協調員則以「島嶼的形狀」探討海洋、觀光、藝術與慢城的連結,凸顯文化軟實力;青年創業者分享返鄉心路歷程,展現年輕世代如何以夢想與行動為小島注入新活力。這些觀點共同傳達-「慢」不是停滯,而是以深耕姿態,走出永續而有韌性的地方道路。

 台灣慢城聯盟主席呂明忠指出,東引短短數年間在林德建鄉長帶領下完成國際慢城認證,象徵地方社區的努力與能量,也印證慢城運動的精神正逐漸連結國際。東引能在有限資源下取得國際認證,背後是居民長年守護土地與文化的成果。

 然而,論壇的成功並不能掩蓋東引長期面臨的挑戰。立法委員陳雪生指出,交通一直是阻礙觀光發展的最大瓶頸。張永江議長亦直言,東引地小不適合建機場,改善海運才是關鍵。目前營運的「臺馬之星」維護成本高、故障率偏高,限制旅客流動與在地產業發展。倘若交通條件長期停滯,再美麗的慢城願景,也可能淪為無法承載的理想。

 副縣長陳冠人指出,從「海上看東引」到「名廚歡迎晚宴」,賓客無不感受當地熱情與美麗。這些文化與社區能量,正是慢城最珍貴的內涵。但要將能量持續轉化為吸引力,仍需基礎建設改善,讓更多人便利體驗。慢城強調「慢」,但交通若過度「慢」,反而成為阻礙。

 值得肯定的是,東引在承辦年會過程中展現高度凝聚力與企圖心。從鄉公所到軍民的共同努力,從社區到返鄉青年的參與,這座小島正逐步將「邊陲」轉化為「窗口」,成為台灣對外連結的重要象徵。慢城價值不只是觀光口號,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與發展哲學,提醒我們在快速追求經濟的年代,仍應保留土地的節奏、人文的溫度與社區的永續。

 東引的經驗告訴我們,小島亦能有大能量。雖面臨交通困境,但在國際交流與社區實踐上已邁出重要步伐。未來關鍵在於政府能否正視基礎建設問題,提供更穩定便捷的交通,讓慢城價值不僅停留理念與會議,而能成為推動地方繁榮的動力。慢城不是退縮,而是一種智慧的選擇;它不是追求速度,而是追求深度。東引用自身經驗證明:即便是海上小島,也能以「慢」為名,走向國際,展現屬於自己的獨特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