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外國記者會副會長專訪縣長 聚焦通訊、海洋環境議題

  • 2025-09-05

台灣外國記者會副會長戴達衛(David Demes)4日專訪縣長王忠銘,聚焦馬祖通訊、海洋環境等議題。(圖:縣府)

台灣外國記者會副會長戴達衛(David Demes)4日專訪縣長王忠銘,聚焦馬祖通訊、海洋環境等議題。(圖:縣府)

 【本報訊】台灣外國記者會(Taiwan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TFCC)副會長戴達衛(David Demes)昨(4)日前往連江縣政府,專訪縣長王忠銘,聚焦馬祖通訊韌性、海洋環境保護及漁業資源管理等外界關注議題。王忠銘在訪談中強調,馬祖不僅要解決通訊安全,更要在生態永續與漁業秩序上尋求長遠之道,打造一個「韌性永續的島嶼」。 

 王忠銘指出,馬祖長期高度仰賴海底電纜,萬一發生斷纜,不僅居民日常生活受影響,醫療急救、軍事安全乃至產業發展都將受到衝擊。縣府因此採取「短、中、長期」的分層規劃,短期內,中華電信已多次完成微波頻寬擴充,今年底將提升至14.6Gbps,容量已接近海纜水準,足以在斷纜時維持基本需求。中期則推動第四條國內海纜,路線從新北-南竿-莒光聯繫,總經費約8至10億元,預計於114年底完工。長期上,縣府建議中央將海纜深埋至2.5公尺以下,並透過專法規範與宣導,降低人為破壞或事故風險。王縣長強調,這些措施不僅要讓馬祖「不斷線」,更能為智慧醫療、觀光發展、數位治理甚至國防安全提供堅實後盾。 

 談到過去中國抽砂船越界問題,王忠銘回顧,最嚴重時一年曾多達近4,000艘次,對馬祖海床與生態造成巨大破壞。近年在海巡署強化執法、加重罰則並得以沒收違法船隻的情況下,成效顯著,2023年已大幅減少至7艘次。不過,抽砂造成的環境後遺症仍待復原,王忠銘表示,國家海洋研究院自2022年起進行四年期監測,從海床地形、水質到底棲生物全面追蹤,發現抽砂區仍留有破壞痕跡,生物豐度明顯低於非抽砂區。他強調,這不僅是馬祖的挑戰,更攸關台灣整體海洋生態的永續。 

 針對大陸漁船越界捕魚,王忠銘直言,這對馬祖衝擊甚大,不僅漁業資源遭掠奪,更因密網、拖網捕撈對魚苗與海床生態造成長期傷害,也直接威脅本地漁民的生計與安全。他指出,目前因應方式包括三個層面:其一,海巡署持續執法,對越界漁船採驅離、登檢;其二,跨部會合作,透過扣船、罰款等手段展現執法決心;其三,鼓勵漁民建立即時通報機制,提升第一線反應效率。 

 訪談最後,王忠銘強調,馬祖雖然是外島,但在國家安全、海洋生態、漁業資源乃至數位治理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縣府將持續推動通訊備援、強化海域管理,並守護漁民生計,讓馬祖不僅「不斷線」,更能成為一座「韌性永續的島嶼」,以積極態度迎向未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