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閱讀過沈復〈兒時記趣〉,對他趣味橫生、天真無邪的想像力一定會留下深刻印象。「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在聽覺視覺上的描述已充滿驚奇,「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更是爆發力十足,讓人會心一笑。
童年輕易長大,童趣卻無法忘記,哪怕匆匆四十餘載光陰,物換星移、人事全非,只要憶及,仍然回味無窮、半夜偷笑,古今皆然。
「賊仔大人」是我小時極喜愛的遊戲。它類似捉迷藏,但全村小孩都可以一同參與,不像捉迷藏只能小眾。參加者分成兩組,一組「大人」通力合作捕捉賊仔,一組「賊仔」全村分散藏匿,等到全被找出,兩方易手再玩。於是乎,整個村莊成為我們的遊戲場所,「大人」媽祖出巡似的在村子裡遶境,「賊仔」躲上樹梢、鑽進草堆無所不藏,隨著既緊張又興奮的心情,全村也彷彿熱鬧起來。
「溪岸焢窯」則是夏天午後的活動。不同於土窯以土塊當磚砌窯,溪岸焢窯一體成型直接在溪岸挖窟成窯,撿柴起火,燒到沙窯赭黑即把食材放入,有錢的雜貨店買雞蛋,沒錢的家裡拿地瓜,敲塌灼燙的沙窯包覆食材,外頭再覆蓋冷沙,插株青草,待到青草枯萎,食材也就大功告成了。而等待的時間也不是白白浪費,大夥會到溪裡玩水沖涼,玩得滿溪歡笑、暑氣全消、肚子微餓,這時開窯覓食,熱騰騰的雞蛋、地瓜可說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東西了。
參與「賊仔大人」「溪岸焢窯」大多男生,「同樂會」則大多女生。以前小孩少有零用錢,何況鄉下,想要吃遍「山珍海味」只有大家集資才能購買各式各樣的零食來共食,「同樂會」因此應際而生。參加者先約定好金額,再到雜貨店共同採購,聚會的地點有時在某人家,有時在公厝,甚至窩在稻草堆中,但無論哪裡,都是我們獨享的天地,一人一藝,唱歌、跳舞、說故事、講笑話,你一口我一口,慢慢品嚐幸福的滋味。
諸如此類的童年趣事,讓人不能忘懷,而隨著純真的童心,它也不時在我們周遭發生。
有一次,回鄉下渡假,好不容易擺脫了都市的侷促,兒子追著蝴蝶整個菜園放聲尖叫,好不快樂!惹得一旁鄰居圈養的火雞也跟著咕嚕咕嚕叫,像是共鳴,也像抗議,發現這點樂趣,兒子索性「捨蝶就雞」,與火雞正面對決。但聽人一聲咕嚕咕嚕,火雞一群咕嚕咕嚕,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連綿不斷,彼此不願服輸,直到火雞沙啞叫不出聲音才肯罷休,笑得一旁圍觀的我們東倒西歪,相信兒子也會沒齒難忘。
看來,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時空,總會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快樂童年,或許微不足道,或許無足輕重,但在那大人忙碌於生活,小孩只能自得其樂的歲月,卻常是孤單心靈的慰藉、枯燥時光的靈藥,這,不分古代、現在,還是未來!
童趣無界限/文:陳落遲
- 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