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公務員的成就感與挫折感:從國際藝術島談起

  • 2025-09-03

 在馬祖公務員的角色往往不只是「政府人員」,更是服務民眾的「第一線窗口」,從醫療、交通、教育到災害應變,無一不是公務體系第一時間的任務。公務員所承擔的責任沉重,也因此成就感與挫折感的落差,特別鮮明。

 首先,談成就感。公務員的成就感來自公共服務的價值實現、參與重大政策或建設、民眾的肯定與感謝以及專業與能力的展現。對馬祖的公務員而言,最大的成就感來自「服務人民、改善生活」。例如,每逢颱風或東北季風季節,交通不便,船班停駛,公務員必須加班處理旅客安置、醫療轉診、物資調度。當問題順利解決時,居民一句真誠的「謝謝」,這就是最直接的鼓舞。

 再者,參與政策或建設的推動,能讓公務員覺得「自己的努力與地方歷史連結」。以「第三屆國際藝術島」來看,藝術島吸引國內外藝術家與觀光客來到馬祖,期間的住宿、交通、導覽、場館維護等,幾乎都落在第一線公務員肩上。從澳口的裝置藝術到各鄉村展演空間的營運,背後無不是基層同仁徹夜準備的成果。當藝術島成功帶動觀光與媒體關注,公務員自然能感受到「島嶼因自己努力而被世界看見」的成就感,這種「與島嶼共成長」的經驗,是最難得的榮耀。

 然而,挫折感也如影隨形。公務員的挫折感來源,包括有民眾期待過高或誤解、繁瑣的行政程序、升遷與考核制度壓力、外部批評與媒體壓力、資源與人力不足。同樣以藝術島為例,展期長、活動多,基層同仁常需同時處理藝術家需求、觀光客接待與安全維護,卻未必有足夠人力或專業分工。當外界看到的是光鮮亮麗的展演,背後的疲憊與壓力,卻常被忽略。此外,民眾對公務員常懷有「馬上解決」的期待,但實務上受限於法令程序與資源,難以完全符合。這種「民眾期待與行政現實的落差」,容易轉化為誤解與批評。尤其在社群媒體擴散下,往往被放大檢視,讓第一線人員承受莫大壓力。

 要讓公務員的成就感大於挫折感,必須從制度與社會兩面著手。制度上,強化正向回饋機制、建立表揚制度,讓努力被看見;改善行政流程,推動數位化、簡政便民;增加培訓與交流,提升專業能力。而在社會面,大眾要給予理解與支持,提升民眾與媒體對公務體系的理解,縮短期待落差。

 馬祖的未來,需要有熱情與專業並存的公務員。公務員的成就感在於「服務社會、幫助民眾」;挫折感則往往來自「制度束縛與外界誤解」。成就感與挫折感,本是一體兩面,如何讓正向的價值大於負向的壓力,不僅需要公務體系的改革,也需要社會的理解與支持,島嶼發展也才能邁向更穩健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