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最新公布的學童視力檢查數據,對我們這座海島社會而言,不啻是一記警鐘。113年度全縣國小486名學童中,有222人被檢測出視力不良,比例高達45.68%,不僅高於全國平均的44.84%,更長期高於金門、澎湖等其他離島地區。這不只是統計表上的一串數字,而是攸關下一代健康的警訊。
馬祖的天空澄淨、海色蔚藍,原本應該是保護孩子視力的天然資源,卻敵不過螢幕的藍光與課業的壓力。近年來,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幾乎成為每個家庭的必備品,孩子在家、在安親班、甚至在課堂上,都有可能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加上課業與補習擠壓了戶外活動的空間,讓眼睛長時間處在緊繃的狀態。醫學研究早已證實,缺乏戶外自然光照射,會降低眼睛分泌抑制近視的多巴胺,進而加速眼軸過長與視力惡化。
依據健康標準,雙眼裸視視力需達0.9以上才屬正常,低於此標準即被列為視力不良。然而,在許多家長觀念中,「0.8沒差多少」的錯誤想法,使得早期矯正的黃金期常被忽略。當我們看到馬祖國小生的視力不良率長期超過四成,而且沒有下降趨勢時,就該承認這是整個社會必須共同解決的問題。
全國視力不良率最低的台東縣,僅有29.04%。雖然地理與生活型態不同,但我們能從中學到關鍵經驗:更多的戶外時間、較少的課業與螢幕負擔,以及持續的健康教育,確實能讓孩子的眼睛更健康。馬祖並非沒有條件複製這種成功,因為我們擁有比都市更多的藍天、海灘、步道與山林,關鍵只是我們是否願意讓孩子真正走出去。
教育單位應該把「護眼三要」落實到每天的校園生活中-每用眼30分鐘要休息、每天至少2小時戶外活動、每年定期視力檢查。這不是口號,而應該轉化為具體行動:在課程中設計護眼活動、安排戶外探索課程、與家長合作建立孩子的視力檔案。對馬祖而言,戶外活動不必遠求,北竿芹壁的海邊、東莒的燈塔步道、南竿的雲台山,都是絕佳的天然教室。
家長的態度是改變的核心。許多孩子在家中使用3C產品的時間,往往比在學校更多。如果父母只是嚴令禁止,效果有限,反而應該透過引導,讓孩子在離開螢幕後,還能有吸引人的選擇。例如安排全家一起去釣魚、騎單車或是參加社區的傳統活動。這些體驗不僅保護眼睛,也能豐富孩子的童年記憶。
近視不只是戴眼鏡的麻煩,長期下來還可能引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等嚴重眼疾。對於仍在成長發育的孩子而言,視力受損是不可逆的。今天我們的忽視,可能就是他們未來一輩子的遺憾。面對45.68%的視力不良率,從學校到家庭,從醫療到社區,應該共同築起守護視力的防線,讓下一代不僅能看清課本上的字,更能清楚看見這片我們引以為傲的藍海與天空。
社論/讓馬祖的孩子 看見更清晰的海與天
- 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