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宜俤回鄉捐贈醫療設備 用行動溫暖家鄉

  • 2025-08-09
北竿旅台鄉親、旭輝針織總經理,同時也是中壢北區扶輪社長劉宜俤近年持續回饋馬祖,他表示,希望透過自己力量,媒合更多資源進入馬祖,讓家鄉變得更好、更有溫度。(圖/文:王致潔)

北竿旅台鄉親、旭輝針織總經理,同時也是中壢北區扶輪社長劉宜俤近年持續回饋馬祖,他表示,希望透過自己力量,媒合更多資源進入馬祖,讓家鄉變得更好、更有溫度。(圖/文:王致潔)

 【記者王致潔報導】8月5日,北竿旅台鄉親、中壢北區扶輪社社長劉宜俤偕同團隊,前往北竿與東莒衛生所實地會勘,為即將進行的醫療儀器捐贈事宜做前置準備。劉宜俤為北竿白沙村人,長年熱心參與公益,曾向學校及鄉親捐贈閱讀經費與物資,默默回饋家鄉。這次返鄉奔走,促成扶輪社首次於馬祖進行醫療設備捐贈,將國際扶輪的關懷延伸至故鄉,期望藉由實際行動補齊離島資源落差,讓更多人關注離島醫療需求。

 劉宜俤表示,此次捐贈儀器為生化檢測儀,過去鄉親生病時,醫師若無法準確判斷病因,可能無從選擇適當藥物;若配備生化檢測儀,便可迅速完成生化檢驗,精準診斷並規劃後續治療;該儀器亦具備健康篩檢功能,有助推展預防醫療、降低疾病發生率,提升馬祖鄉親的整體健康。而北竿與莒光地區衛生所因人力有限,若能配備穩定而精密的儀器設備,將大幅提升診療效率與照護品質。

 他進一步補充,這次捐贈前,扶輪社已進行大量實地需求調查,並與衛生局、衛生所積極溝通,確保捐贈能真正切合鄉親需求。這亦是扶輪社歷史上首次為馬祖地區捐助醫療設備,他期望拋磚引玉,帶動更多資源投入,提升馬祖的福利與生活品質。

 劉宜俤回憶,自己8歲時便隨家人離馬、遷居桃園。當年一家人搭乘軍艦,睡在吊床上,揹著巨大行囊,有如逃難,船上很多人嘔吐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這段記憶也刻畫了他對家鄉的困苦印象,正因如此,他在有了能力後,更堅定要回饋家鄉。

 他提到,自己踏入公益的另一動機源自創業時獲得他人幫助。民國87年,他與二哥、三哥共同創立旭輝針織有限公司,專門生產帽子,產品從台灣內銷拓展至日本,甚至擔任kangol帽款的OEM生產代理。創業伊始,他們靠借款起步、曾背負重債,也歷經技術不成熟、未跟上業界腳步等困境,曾虧損逾新台幣四千萬;幸運地,他們在多方幫助下,事業逐漸穩健起來。他感念當初所獲幫助,便立下志願,當自己有能力時,必回饋他人。

 近年來,他定期將公司生產的帽子捐贈給馬祖鄉親,已成為公司重要的例行性慈善業務。每當回到家鄉,看到不少長者戴著他所贈帽子,內心備感欣慰,這不僅是需求的回響,也有助減少長者在寒冷冬季時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除了上述公益行動,他亦積極參與白沙村的廟宇事務。前年他參與主辦白沙村擺暝祭典時,突破傳統,以「風燈」為核心元素,象徵祈願與祝福,結合擺暝慶典,並重新振興白沙村鼓板隊,扭轉僅剩寥落老人的局面,創造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記憶,提升村落凝聚力與識別度,未來也希望將這份文化發揚光大。

 劉宜俤回憶,自己從事公益的起點可追溯至大約102、103年任桃園家長協會總會長時,他發動家長會資助弱勢家庭孩子一學期看一次電影,大部分孩子是人生中第一次走進電影院,對他而言意義深遠且溫暖人心。卸下家長會職務後,他回歸社區,接任三安社協理事長,不僅提供良好的活動空間,更引進課程與餐食服務,並以企業經營理念打造管理機制,帶領社協獲得全國據點獎,致力打造多元、良善的福利環境。

 他認為,社會上有許多善念與愛心,只是缺少平台而無從發揮。他希望自己成為「牽線者」,媒合資源供給者與需要者。例如這次首次以扶輪社名義為馬祖地區捐贈醫療儀器,即起到了這樣的橋梁角色。

 劉宜俤說,他希望自己能拋磚引玉,用生命影響生命。哪怕只做一點點、出一分力,也能引發連鎖效應,匯聚眾人力量,讓馬祖變得更好、更有溫度。他的真誠目光與平靜堅定,讓人感受到那股正向又溫暖的力量。

 他也坦言,社會上比他富有的人很多,他雖不算富有,卻捨得給予。雖然一直在捐出金錢與物資,他卻從未真正缺過資源;而比起金錢,他擁有更豐足的內在財富,因為看到他人快樂,他也感到快樂。他說,自己無所求,只是歡喜去做,這份純粹與信念,也為他的行動注入深層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