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防詐風險 共築安全馬祖-從假投資談起

  • 2025-08-09

 近年來,詐騙手法日新月異,從早期的電話詐騙、猜猜我是誰,到如今層出不窮的「假投資」手法,一波波詐騙浪潮,正在無聲無息地滲透至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社群網絡。從社群媒體上的「穩賺不賠」、「保證獲利」廣告,到「投資群組」與假平台誘導入金詐財,已經成為本地詐騙案件的主流形式。

 假投資詐騙特別善於包裝自己,以高獲利、低風險為誘餌,搭配「名人背書」或「熟人推薦」等手法,讓受害者一步步落入陷阱。詐騙者更會利用心理戰術,讓被害人產生「錯失獲利機會」的焦慮,加碼投資,最終血本無歸。

 本報昨日報導,地區一名民眾在抖音平台誤信「穩賺不賠」股票投資廣告,因好奇點擊後,便被引導加入LINE並認識一名自稱「楊雪婷」的投資老師。對方態度熱忱,不僅主動提供投資建議,還將受害人拉入名為「雪婷情報站」的群組,群內「成員」經常分享獲利成果。在對方不斷鼓吹下,被害人依照指示操作名為「第e贏家」的投資網站,前後共匯出新台幣225萬元。同樣手法,今年5月有民眾誤信 Facebook 上「穩賺不賠」的投資廣告,追隨自稱投資顧問的指示,加入「兆興投資」LINE 群組並投入資金,損失約新台幣146萬元。

 這2件投資詐騙手法來看,初期帳面確實會顯示獲利,使其對該平台及「老師」更加信任。然而,當提領獲利現金時,平台就會以各種理由拖延甚至拒絕出金,受害人這才驚覺可能落入詐騙圈套。這些案例皆印證:「假投資」詐騙依舊是詐騙類型中最猖獗的一環,受害人往往在小試牛刀後深陷難以自拔,最終造成巨大財務損失。

 針對此類情況,政府與社會各界應持續攜手強化「社區防詐」網絡。首先,縣府與檢警方持續加強防詐宣導,設置多語宣導文宣、播放真實案例,也透過社區、長青食堂以及各項聚會活動時舉辦識詐講座或是穿插案例宣導,鼓勵軍民多加利用165反詐騙專線。其次,學校與家庭亦不可以在這股詐騙浪潮中缺席,從教育角度讓學子、年輕人與長者皆能認識數位時代的詐騙手法,不輕信「高報酬、低風險」的甜言蜜語。

 媒體與地方社群的角色也格外重要,本報近期主動配合警政單位刊登防詐專欄,分享真實案例,揭露詐騙手法,盼能「以案為鑑」,喚起更多警覺與自保意識,唯有全民提高敏感度,才能築起強韌的防詐防線。

 對馬祖這樣人口緊密、彼此熟稔的離島社區而言,更須強化「彼此提醒」的文化,當我們聽到親友談及投資或可疑的理財方案時,別吝於提醒「你確定這是真的嗎?要不要先查證?」,可能就能保下一位受害者,也守護整個馬祖社區的安心與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