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以小事大以智

  • 2025-08-07

 馬祖位於台灣海峽西北方,距離中國大陸僅約10公里,其地理與歷史背景讓馬祖在兩岸關係中具有特殊地位與敏感性,面對日漸複雜的兩岸關係,馬祖鄉親難免在情感與理智間糾葛,未來更可能面對政治取向的挑戰,如何抉擇將考驗地方決策者的智慧與縣民鄉親的共識。

 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馬祖曾是台灣的重要前線軍事基地,近半世紀承擔著防衛中共進犯的前哨任務。這段歷史讓馬祖居民對兩岸局勢格外敏感,也對安全議題有更高的警覺性與現實感。 

 80年代末期兩岸開放探親,雙方互動日易密切,2001年兩岸因首次政黨輪替中斷交流,金馬因受到地利之便,兩縣開啟金廈與兩馬小三通。馬祖與中國沿海地區的交流,包括旅遊、探親與商業往來,部分物資與建材不僅直接從大陸輸入,降低生活及經濟成本,人、貨中轉更大幅增加金馬人民收益。

 但是,2001年啟動的小三通,固然為馬祖創造了經濟機會與交流,但也相對增加政治與生活面的風險。尤其在疫情或現階段兩岸緊張時期,小三通常被中斷或受到中央的關切。例如王忠銘縣長就任後頻頻赴陸,陸委會特別給予關切。福州市針對馬祖推出的福馬同城卡事件,招致監察院調查。福州市舉辦二十餘屆的518招商活動,連江縣長首次未核准前往。此不僅影響兩岸交流,也突顯馬祖在兩岸政策中的被動地位。

    我們認為兩岸關係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安全與發展之間的拉扯。相信包括馬祖人在內的多數國人,一方面希望和平穩定,透過交流帶來觀光與經濟活力,另一方面則擔憂中國利用經濟進行統戰,甚至武力威脅。當台海局勢升溫時,馬祖的地緣壓力首當其衝,這種兩極化反應對馬祖來說更為明顯。

    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拜訪馬祖時,詢問鄉親乃至地方政府對兩岸關係看法,王忠銘縣長強調「和平交流、穩定發展」,認為兩岸之間應保持務實與彈性。針對大陸廣大市場,積極推動文化、觀光,希望為馬祖帶來更多商機。在重大兩岸政策上,他也表示地方政府影響力有限,仍需配合中央政府政策方向。

    隨著戰役嬰兒潮年齡層的老化,年輕世代馬祖人較少受軍事歷史影響,對來自父祖輩的血緣情感及地緣關係逐漸淡化,相較兩岸議題可能更關心生活便利、就業機會、文化身分。此外,隨著不同色彩的政黨理念與意識的溶入,在地居民對兩岸關係看法並不一致,有些傾向務實交流,有些則堅持國安與主權立場,馬祖終究要走向多元化的社會,兩岸的看法也是如此。    

 不過,我們要強調的是,不論兩岸關係未來趨勢如何,關係如何演變。地處前線的馬祖,正如同過往數十年,在兩岸對峙期間受到的對待一般。馬祖人對和平的期待遠超過台灣本島。對戰爭的痛惡,更超過任何地區。「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惟智者能以小事大。」我們期待大陸對台能以仁者看待,中華民國政府處理兩岸事務能以智行之。未來,面對兩岸關係,馬祖必須在地緣政治與民生需求間取得平衡,避免捲入兩岸對抗的前線,同時維持其獨特性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