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農村再生計畫 津沙社協舉辦植物辨識、手染工作坊

  • 2025-08-05
津沙社協舉辦植物辨識及手染工作坊,帶領民眾親赴戶外辨認在地植物,並採摘銀合歡果莢熬煮染劑,作為染布素材。(圖/文:王致潔)

津沙社協舉辦植物辨識及手染工作坊,帶領民眾親赴戶外辨認在地植物,並採摘銀合歡果莢熬煮染劑,作為染布素材。(圖/文:王致潔)

 【記者王致潔報導】津沙社協日前配合縣府產發處農村再生計畫,在津沙社區辦理植物辨識與調查課程,及手染技術教學體驗工作坊,特別邀請植物專家孫崇傑擔任講師,吸引了20餘位民眾參與,包括當地居民、觀光遊客,以及正在執行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的學生們。

 上午,孫崇傑帶領大家認識各類馬祖當地植物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參與的大學生張馨勻分享,在戶外看見了銀合歡葛藤、川七等植物,更深入了解其用途,例如葛藤根可磨製葛鬱金粉,是早期製作黃金地瓜餃的重要材料;青苧麻的莖纖維可做繩索;川七可食用;銀合歡果莢能用來染布。同時大家還採摘野生川七炒菜,將銀合歡煮熬成下午的染布素材。

 下午則進行染布實作,孫崇傑以茜草、黃梔子、銀合歡等植物熬煮染料,將布料染成紅、黃與淡咖啡等天然色調。孫崇傑表示,植物染除了呈現天然的色澤,更蘊含柔和沉靜的質感,希望透過這次體驗,讓大家利用在地植物體驗染布工藝,製作具有馬祖特色的文化產品,展現在地獨特價值。

 津沙社協表示,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參與者更貼近自然,也透過實作體驗,增進對在地植物價值的理解與認同。社協希望透過各式在地體驗課程與活動,將自然與人文資源轉化為具文化價值的在地產品與學習機會,讓津沙成為促進馬祖觀光與社區發展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