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漁村賞古厝/文與圖:潘憲榮

  • 2025-07-31
石頭屋攀爬藤蔓。

石頭屋攀爬藤蔓。

古厝裝置藝術。

古厝裝置藝術。

 藍天、大海和純樸的漁村鋪陳出賞心悅目的景色。

 陽光亮麗的季節,偕內人造訪東北角古老小漁村-卯澳,漁村入口有一艘漁船裝置藝術,在貝殼、浮球妝點下,十分醒目,近年來由於經濟型態改變,傳統漁村日益蕭條,值得肯定的是,這個小漁村導入文創藝術思維,帶來賞心悅目的新風貌;卯澳曾以「心靈角落」為主題,獲選漁業署十大魅力漁港,磁吸絡繹不絕的旅人。

 漁港停泊幾艘漁船,在晨光中,正準備出海,船家臉上流露堅毅與自信,小小港灣成了漁村最美麗的角落。

 漫步巷弄,處處可見以海洋、漁業為主題的裝置藝術,十分吸睛;尤其有一座精美的九魚柱矗立海岸,呈現卯澳的主要漁獲,如紅甘、石斑、烏魚、紅目鰱……等,精巧工法栩栩如生。 

 卯澳是一個充滿藝文風采的聚落,徜徉其間,腳步格外輕盈,值得一提的是,老漁村至今仍保留有不少石頭屋,有些雖已頹圮,但仍展現另一種美感;有些仍相當堅實,懷舊古厝典藏漁村共同的美好回憶,成了遊客拍照的新亮點。

 在巷弄裡遇到一位鄉親,和其寒暄,他熱心帶我到一棟石頭屋前,為我介紹石頭屋如何找石材、堆砌、防浪、防颱……等,臉上流露歲月留下的智慧。放慢腳步找尋石頭屋,有趣的是,有些石頭屋還妝點有浮球,增添幾許藝術風采。

 也許軍旅生涯曾二度戍守馬祖莒光島,對石頭屋建築感到格外親切。有一回,準備輪調回台灣前,特地去參觀福正聚落的石頭屋,鄉親告訴我外島建構石頭屋必須考量地形、採光和風向等諸多因素;在東莒地區有句俗話:「夏福正,冬大埔」,主是描述風向對居住品質的影響,大埔村位於南邊,冬季時可抵擋東北風,北端的福正聚落,夏日在西南風吹拂下,則最適合人居住。

 馬祖地區有不少石頭屋,在歲月與大自然的淘洗下,散發一股難以言喻之美,前些時候,當年一起在馬祖服役的好友組團至馬祖旅遊,特地至南竿津沙聚落、北竿芹壁村、莒光大埔聚落……找尋石頭屋,留下一張張精彩的畫面;馬祖石頭屋主要為閩東建築形式,對通風透氣格外講究,因此有「會呼吸的房子」的美稱。質樸的建築刻畫歲月的足跡,不論從哪一個角度都可收納典雅而美麗的視角;現已成為旅遊必訪景點。

 石頭屋是傳統漁村主要建築,典藏著先人的記憶;由於其位處濱海,長年在強風、烈日的侵襲下,大多已損壞或荒置,但堅固與樸實的建築,鋪展先人的血汗智慧與古樸風華,宛如一首雋永詩文值得細細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