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作為台灣北部的離島群,地處偏遠、交通受限,與台灣本島在自然環境、地理條件與人口結構上皆有顯著差異。這些條件使得馬祖在醫療、交通、教育、就業、購物與文化娛樂等基本生活機能方面,無法與本島地區等量齊觀。然而,提升離島居民的生活品質,不應因地理距離而有所妥協。政府與地方應正視馬祖的特殊性,從根本改善基礎設施與服務機能,並建立具韌性與永續性的發展模式,使馬祖成為宜居之地。
交通為離島發展的命脈。馬祖雖設有航空與航運聯絡本島,但受限於氣候因素與航班頻次,往返仍不便捷。政府應加強與航空公司合作,增設穩定航班並提升班次準點率,同時考慮引進抗風性能較高的機型。此外,應投資港口設施,改善碼頭條件與航線品質,以提升整體運輸韌性。
目前馬祖醫療資源仍顯不足,對急重症患者尤為不利。為此,應建立醫療轉診快速通道,並持續鼓勵本島大型醫院派遣人員駐診。此外,透過遠距醫療平台連結本島專科醫師,不僅能讓居民獲得專業診療建議,也能強化當地醫療人員的專業支援。
馬祖人口外流問題嚴重,部分原因在於當地就業機會有限。發展具地方特色的產業是關鍵,例如以馬祖酒廠為核心推動觀光及文創產業,結合軍事文化與自然景觀,吸引青年回流創業。政府可提供創業輔導與資金補助,降低青年創業風險。此外,強化電商物流體系,協助居民更便利地採購生活必需品,也讓當地產品有機會銷往本島與海外。
生活機能不只關乎物質條件,更包含精神層面的滿足。馬祖擁有豐富的戰地歷史與閩東文化,是珍貴的文化資產。應該善用空置軍營或閒置空間,改造為藝文展覽館、社區活動中心或圖書館,提供居民與遊客文化體驗與休閒活動場域。同時,舉辦定期文創市集與節慶活動,培養社區凝聚力,提升居民對地方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在數位時代,網路通訊品質對生活機能的影響愈加顯著。政府應持續加強基站建設與高速網路佈建,確保離島與本島享有同等的數位權益。完善的數位基礎建設也有助於推動智慧醫療、遠距教育與在地產業升級。
馬祖的發展,不能僅止於觀光熱點的短期繁榮,更應從提升生活機能著手,打造永續宜居的海上家園。這需要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長期投入並因地制宜地規劃。唯有讓馬祖居民在交通、醫療、教育、經濟、文化等層面皆感受到實質改善,才能真正翻轉離島困境,讓生活在馬祖,不再是犧牲,而是選擇。當生活機能改善了,離島自然就會擺脫邊陲的命運。
社論/強化離島韌性 提升馬祖生活機能
- 202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