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人人都是水環境巡守小尖兵

  • 2025-07-23

 馬祖是四面環海的離島群,更依賴海洋資源維繫日常生活,從飲用水來源、漁業發展到旅遊觀光,無一不與周遭的水環境息息相關。然而,在全球氣候變遷與海洋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馬祖的水環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要守護這片藍色國土,只靠政府資源絕對不足,水環境巡守隊在馬祖的角色更顯得重要。

 水環境巡守隊的設立,是政府與社區合作的實踐模式,目的在於提升地方居民對水環境的關注與維護行動力,任務可分為幾個面向,如污染源調查與通報、水質監測協助、海洋垃圾清理、生態紀錄與資源調查等。環境部分別於北、中、南3區設立水環境保育中心,作為水環境巡守隊與政府部門溝通的平臺,提供污染舉發及巡檢工作技術支援,也結合各地環保局辦理水環境巡守隊教育訓練,加強巡守隊員巡守的技巧與通報。

 全台各地的水環境巡守隊有不少成功的實踐經驗,像是高雄市前鎮溪巡守隊是由退休公務員與在地居民組成,定期巡查河岸、清理垃圾,並與學校合作,開設水環境課程,其創新之處在於使用APP系統即時通報污染事件,縮短政府反應時間。

 其他還有像是台中大里溪巡守志工隊,是透過與地方大學合作,建立水質監測資料庫,並將觀測數據視覺化,向社區回饋,使民眾了解污染趨勢與問題來源,他們還與企業合作,共同投入資金與資源進行河川復育。宜蘭縣南澳溪守護隊,則是原民部落為主體的水環境巡守模式,融合傳統生態知識與現代科學,成功減少非法捕撈、保育原生魚種,還成為生態旅遊與教育推廣的模範。這些隊伍的成功在於資源整合、科技應用、社區參與與教育推廣的結合,都是馬祖可以學習與著力的方向。

 馬祖擁有天然優勢地理景觀與相對低度開發的環境,但面對海漂垃圾、非法棄置、生活污水排放等問題,仍存在極大的挑戰,在人力資源極為有限的情況下,人人都必須是水環境的小尖兵,才能發揮即時監督的效果。

 馬祖仍然可以朝向幾個方向而努力,像是成立在地核心巡守小組,推動社區自治模式,由各村、學校與年輕志工等組成核心志工隊,再擴大招募定期參與的水環境小尖兵,培養穩定人力。

 再來則是建置數位通報與監控平台,可借鏡高雄模式,設立即時污染通報系統,並使用物聯網技術在港口與排水口設置監測設備,掌握異常狀況,以及跟軍方、學校合作推廣環境教育,結合在地部隊與學校,將水環境保護納入教育課程,以實地巡守、淨灘等活動結合教學,深化認同。

 水是馬祖居民與自然之間最直接的聯繫,唯有讓每位居民都具備「水環境巡守小尖兵」的意識與責任,這串灑落閩江口的珍珠才能長久維繫其美麗與生命力。巡守隊不僅是政府推動的環保工具,更是一種公民參與、社區自覺的體現,馬祖要永續發展,不能忽略對水環境的保護,而這份責任,不僅僅落在少數人的肩上,而是大家共同的使命。讓我們從自己開始,從淨灘一次、通報一次異常排放、教育一位孩子做起,成為守護海洋與水環境的小尖兵,讓馬祖的海,永遠湛藍,永遠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