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一根菸蒂看見環境素養的迫切需求

  • 2025-06-08

 近日,連江縣環境資源局舉辦「菸蒂不落地」宣導活動,於東引與北竿兩地陸續舉行,透過說明會與DIY課程,喚起民眾對隨地丟棄菸蒂問題的重視,進一步強化環境保護的公共意識。這項活動雖規模不大,卻切中環境教育的核心,值得大眾關注與響應。

 在許多人眼中,一根小小的菸蒂似乎微不足道,隨手丟棄也無傷大雅。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根據國際研究,菸蒂含有濾嘴塑膠纖維及多種重金屬與有毒化學物質,不僅難以自然分解,還可能滲入土壤與水體,對生態系統造成長期而隱蔽的危害。若無妥善處理,這些菸蒂終將進入我們的生活環境,甚至回到人類的餐桌上。環境污染,從來就不是遠在天邊的議題,而是與你我息息相關的現實。

 更令人憂心的是,隨手丟棄菸蒂不僅是環境問題,也是社會文化與法治素養的反映。根據《廢棄物清理法》,隨意丟棄菸蒂可處新台幣1,200元至6,000元罰鍰;《菸害防制法》亦明訂禁菸區吸菸者可處2,000元至1萬元罰鍰。然而,許多民眾對此並無清楚認知,或即便知曉,也缺乏守法的動力與社會壓力。這顯示法律的規範力,若未輔以有效的教育與社會共識,終究難以落實。

 因此,連江縣環資局此次以「宣導」為手段的作法,不失為根本之道。透過教育說明會,深入淺出地講解菸蒂對環境的影響,並介紹國內外成功案例,不僅傳遞知識,更強化價值觀的建立。活動中安排的DIY課程,利用回收物品製作菸蒂桶,寓教於樂,落實「從做中學」的精神,進一步拉近環保與民眾日常生活的距離。這種由下而上的參與式教育,正是改變行為習慣的關鍵。

 從更大的視角來看,環保的推動不應只侷限於大規模政策與高層立法,更需從基層社會著手,讓每一位市民都能理解自己在保護地球中的角色與責任。而這種意識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持續灌溉、潛移默化。學校教育、社區參與、政府宣導、媒體報導,缺一不可。

 更值得深思的是,亂丟菸蒂其實只是環境問題的一個縮影。我們的生活中,還存在著各種不易察覺卻屢見不鮮的環境破壞行為,如濫用一次性塑膠、不分類回收、浪費能源與水資源等等。若我們無法從小處著眼,自律自省,終將難以在大處著手。真正的永續發展,始於每一位公民的日常選擇與生活態度。

 政府有責任訂立政策與法律,提供有效管理與監督機制,但社會整體的環保素養,終究還是需仰賴全民參與與文化內化。這次宣導活動的實踐,正是對這一理念的具體展現。當民眾願意從「不丟一根菸蒂」做起,我們就離清潔美麗的生活環境不遠了。